【新冠肺炎】Staycation是香港人的意外享受?
新冠肺炎第三波疫情持续,旅发局公布8月整体访港旅客同比下跌99.9%,本港酒店首当其冲,但香港市民却有机会执便宜。酒店应对疫境推出不同“宅度假”(Staycation)推广,在香港旅游业失去了大批旅客之际,香港市民意外得到日常不能享受的“喘息”机会,也让不少人感到日常空间不足的窘迫。
旅客大减 自得其乐?
疫情打击不同行业生计,旅游相关行业失业率升至超过一成,本港旅客大减九成,可谓生意灾难。不过对生计未受疫情影响的市民而言,酒店“超级大减价”却变成了市民不幸中之大幸,不少酒店推出生日优惠,甚至食晚饭送一晚客房等,在疫情期间也确实吸引到不少本地市民到酒店消遣。
“宅度假”流行一时的原因多样,例如本港失去九成旅客之下,酒店急需变阵营生;政府限制餐饮酒吧等聚会场所营业,使得酒店房间误成防疫措施的“灰色地带”;同时本地青年收入大都难以负担自住开支,日常生活空间不足也为聚会场所带来需求。“宅度假”一方面可以让顾客在酒店房内庆祝生日、影靓相,但香港市民要等到旅客几乎消失无踪后才能在这都市内喘一口气,其背后原因也值得政府深思。
宅度假与土地问题
“Staycation”原意为留在家中或在邻近居所地点假期,是与“Vacation”出外旅游的模式相对。但在香港而言,土地问题已经让在家度假变成奢望。2016年政统计处便曾公布本港的人均居住面积,当时数据已发现家庭住户的居所楼面面积中位数只有约430呎,全港住户每人只得大约161呎面积。青年难以负担租金搬离家庭自立,挤在家中难言度假享受,要呼朋引辈到家中聚会更是难题。
结果“宅度假”落在香港便失去了在家度假的意味。港人在疫情的空隙里面或许能争夺那一时三刻的酒店房间、餐饮优惠,但到疫情结束、旅客回头,这些房价的优惠不再,香港或许又要面对“土地问题”的现实。香港的楼价高昂令人难以负担,市民年复一年等候公屋,居屋“抽奖”一次又一次落空,如何让香港人可以真正“在家度假”,加快收地建屋,拒绝再向既得利益低头,也正是香港政府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