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宿舍未必足以释放经济动力
历尽三届政府,首个青年宿舍项目、由青年协会营办的大埔PH2今年3月正式入伙。政府青年宿舍供应本被批评杯水车薪,且营办团体在自负盈亏下,租金亦未算非常廉宜,未必能帮助青年储蓄。政府应考虑提高资助,释放青年的经济动力。
港府早于2011年提出青年宿舍计划,全数资助非政府机构在未尽其用土地上开设青年宿舍。惟辗转九年间,三届政府只成功开展七个青宿项目,估计可能供的宿位仅有3,366个,而原定于2016年完成的青协大埔墟项目更多度延迟,直至去年尾才竣工,于今年3月正式入伙。
PH2总共提供78个单位,多为单人单位,另有两个双人单位及两个三人共居单位,目前居住了72人,年龄中位数为25岁,住客平均每月收入为16,462元。另外,单人及共居单位面积为187至232平方呎,每人月租介乎4,248至5,831元;而双人单位面积则为398平方呎,租金介乎8670至8711元。
根据政府计划,获资助的非政府机构须把租金水平订在不超过邻近地区面积相若单位市值租金的60%。以双人单位租金为例,参照中原地产大埔区的租盘资料,现时实用面积为400平方呎左右的租盘呎租大约介乎35元左右,即一个约400呎的单位租金大约为14,000元,青协项目双人单位的租金为其62%,考虑到青协以过去数据厘订租金,故可料租金水平符合市侦六成的要求。
供应有限 租金难担?
政府设立青年宿舍计划,目的除了满足在职青年对独立居住空间的追求,亦希望租户能“可为达致其中期个人发展目标积累储蓄”。以项目中最便宜的单人单位为例,4,248元的租金占住客平均月入26%,似乎亦相当符合房屋的可负担原则(即房屋开支不应超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三成)。但香港百物腾贵,青年在毕业收入有限,其他开支亦不见得少(如偿还学偿)。关注青年住屋联席曾作研究,发现超过1,600名市民(当中有352名为18至30岁的青年)中,近八成考虑申请青宿的受访青年认为自己的可负担的租金水平少于$3,000,反映约五千元的租金水平,对青年储蓄以实践其人生目标的作用未必很大。
但调整租金水平,亦非营办的非政府团体所能“话事”。被指青宿租金过高,青协督导主任黄秀仪表示其项目租金定价纵为市值55%,但亦因管理、维修费用仍须以市价支付,而且政府亦无资助其地租及差饷,而且住户仅约80人,故这些杂费仍须由租户摊分,更不用说租金收入除了要应令宿舍的日常营运及服务开支外,更亦拨备作维修储备之用,故租金水平自然较高。
青年宿舍本质上可丰富房屋阶梯,让负担能力有限的青年在住屋上有更多选择,且释放他们的经济能力,政府不应让政策沦为鸡助。港府须积极增加对青年宿舍发展的资助,除了在营运成本上提供更多资助与优惠外,更须恒常化青宿的兴建,为更多青年提供私营及公营房屋之外的选择。长远上,政府亦须多管齐下,如实施租务管制及发展更多资助出售及出租的房屋,方能为下一代建设能够轻易安居的房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