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德政胎死腹中 政府须拿出管治决心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立法会垃圾征费条例草案委员会于周一(22日)同意终止审议草案,意味着经过15次会议后,垃圾征费仍无缘在本年落实。纵然本港在反修例运动后,社会高度政治化已是无可避免,但政府仍应该积极联络建制派的盟友,让以民生福祉为本的善政得以通过,展现有效管治的魄力。

在周一的草案委员会中,建制派议员认为在余下会期内难以完成审议垃圾征费,故应终止审议。饮食界议员暨行会成员张宇人称,议员“有责任要睇清楚每个标点符号,要过到自己𠮶关”,惟当下进度却“无可能审议完” 。而泛民主派议员则尝试要求加开会议,赶紧在死线前完成立法工作,但主席马逢国经考虑后却拒绝建议,而委员会在不少议员缺席下,以七票赞成、四票反对,通过终止审议条例,落实垃圾征费只流于“讨论”。

张宇人:无可能审议完

从立法原意上,垃圾征费本是以“污染者自付”的原则,即对市民制造的废物按量征费,从而改大众丢弃垃圾的习惯和观念。据政府资料显示,本港弃置在堆填区的废物近年日益增加,都市固体废物的人均弃置量,由2016年的每日1.41公斤,升至2018年的每日1.53公斤,远比其他大城市为高。都市固体废物有增无减的现象,不但将加快了堆填区饱和的速度,亦背离全球惜物减废和支援回收的大趋势,故政府才会建议按指定垃圾袋或标签收费,以及按废物重量征收“入闸费”(注一),推动源头减废及干净回收,减少整体废物弃置量。

既然政府以“刻不容缓”来形容垃圾征费的重要性,那又为何没有择善固执,并拉拢建制派的支持,反而放软手脚,委过他人?在草案终止后,环境局发言人的声明写道,“(政府对草案)仍未能赶及于今届立法会会期内通过表示失望”⋯⋯“(建议)大致得到有关业界的接纳及不少市民的理解”。不过,最令人费解的是,政府认为草案遭终止审议,是因为“香港过去一年的社会环境,影响了政府和立法会的运作。除《条例草案》外,政府其他的一些立法建议都受到影响。”

过去一年的社会动荡无疑拖慢了立法会运作,但政府绝非动弹不得。观乎反修例运动后,立法会能够三读通过的草案包括《国歌条例草案》、《2018年旅馆业(修订)条例草案》。换言之,即便对泛民主派来说是“恶法”的“国歌法”,政府亦有其手段,借建制派在议会的过半优势成功通过。那政府又何不抱有相同心态,推动垃圾征费立法,反而要委过于“社会环境”?

更甚是,近月被“社会环境”影响的不只有垃圾征费草案,还有用以规管非传统吸烟产品、且争议不大的《2019年吸烟(公众卫生)(修订)条例草案》,以及用以冷却楼市而设立一手楼空置税的草案。虽然林郑月娥在反修例运动后,已不断强调要解决本港的深层次结构矛盾,令社会回复平静,但从政府冷待好些惠及民生的草案可见,港府在不同的议题却有不同的管治心态,其施政决心亦难言至臻。

注一:由私营收集商利用其他无配备压缩系统的废物收集车辆(即非垃圾车)收集和弃置的都市固体废物,将按弃置于废物处置设施(即堆填区或废物转运站)的废物重量,征收入闸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