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流入香港 把握机会亦要处理社会问题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近月,港汇兑美元一直处于强势,上两周多次触及强方保证,金管局多次于公开市场沽售港元平衡汇率。港汇兑美元强势反映市场资金正普遍进行“以美元买港元”的交易,一般暗示资金正流入香港。自港版国安法立法消息传出以后,有人担忧美国会制裁香港,影响本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美国扬言不再承认所谓香港的特殊地位,取消其给予香港的独立关税区待遇,但港汇强势反映了至少短期内市场并不认为此举对投资在香港有多大影响。更长远而言,政府不应忘记2008年金融海啸后的教训。大量资金流入香港,虽然会制造财富效果,但如果政府没有适当的规划,那只会加大贫富悬殊、炒出天价楼市,变出更多社会经济问题。

上周港汇多次触及强方保证(即美元兑港元低于1:7.75),引致金管局在上两周至少五度于公开市沽售港元以维持联系汇率,合共沽售近200亿港元。港汇强势反映了市场上普遍港元需求强劲,有资金流入香港。按金管局数据,香港银行结余由4月21日约606亿元,于短短不到两个月内,暴增超过一倍至上周五(12日)的1,221亿元。

上周港汇多次触及强方保证即,引致金管局在上两周至少五度于公开市沽售港元以维持联系汇率,合共沽售近200亿港元。(资料图片)

资金大水喉不断涌入香港,最大的原因很可能是来自美国的金融政策。美国为了挽救受到新冠疫情重创的经济,推出多项金融“放水”政策,实行大水漫灌。联储局更实行“无限QE”的货币宽松政策,联邦基准利率维持于0。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经验可以得知,量宽所造成资金“水浸”会流出美国至新兴市场追求更高回报,香港无疑是这些资金的其中之一个目的地。

国安法不改投资热情

香港是外资投资中国的门户,在全球资金“水浸”的情况下有热钱流入是正常不过的事。从资金流动上看,国际投资者对香港的信心仍然高涨,短期内看不到美国扬言制裁港版国安法的具体影响。上周四(11日)美国财长努钦(Steven Mnuchin)表示,美方正在研究通过资本市场措施限制美国资本经香港市场流动,相当大程度地反映美国知道只依靠所谓取消特殊地位的技俩,无法控制到资本市场对于投资中港追求利益的动力。

美方会否加码制裁,以及这些制裁又会带来什么影响,我们没有水晶球,现阶段难以预测,亦不是香港可以控制的。但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国市场对外开放口。除非全世界对投资中国失去兴趣,否则只要中国一天认可这个金融中心,其最根本的价值并不会有多大动摇。与其担心美国会怎么做,倒不如正经做好香港的本分,更好地扮演中国对外金融开放的窗户。以为在中美大角力的大棋局下,讨好美国会为香港带来多大的回报,其实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热钱是机会也是问题

更进一步去想,如果将来一段时间美国没有什么更有效的方法去“制裁”香港,而热钱继续流入香港,虽然对香港经济有刺激作用,但却会造成另一些经济与社会问题。

2008年美国带动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实行全球“大放水”的货币宽松政策,结果大量资金流入香港。一方面,热钱在金融市场流入,得益最大的永远是资本多的人,变相助长了贫富差距。而且大量热钱投资房地产,又会炒起楼价,使楼价远超一般人的负担水平。贫富悬殊、上楼困难正正是近年困扰香港严重的民生问题,也是形成香港深层次结构问题的主因。既有金融海啸热钱的“前车”可鉴,香港政府必须着手深化社会改革,以免这些问题在热钱冲击下加剧。如果继续放任不管,民生问题必然会引起另一次社会动荡。

楼价高企,不少打工仔根本买不起楼。(资料图片)

另一方面,大量热钱流入香港,对香港长远的经济健康也有一定威胁。从金融危机的经验可看出,美国资金流出美国后,在新兴市场以投资的方式炒高当地资产,但一旦美国自身出,现金融危机,这些资本便会“收割”新兴市场的利益离场,将资金运回美国。这种操作在2008年的金融海啸已有先例,“苏东波”之中加入资本阵营的东欧国家在1990年代末也被大量“收割”,对当地经济造成极大打击。香港的经济实力虽然比较坚韧,但由于美国资本市场愈发不健康,也要准备好应对美国一旦再出现危机产生的资金流走潮。总括而言,有热钱流入固然比没有要好,但政府亦必须吸收过去经验,做好管理,缓解其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