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失业人士需要的是“失业救济”
新冠肺炎打击本港经济,本港最新失业率达5.2%创出十年新高,成为区内主要经济体中失业率最高地方。政府对民间设立“失业缓助金”的呼声回应似有还无,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亦只表示,会通过综缓提供限时性的失业支援计划,将健全人士申请时的资产限额调高一倍,但从结果看来,政府在综援之下的“失业缓助计划”却帮助有限。
局长美言难敌社会观感
现有综援计划难以支援失业人士,部分源于申请人士不愿被社会及亲友标签。纵然罗致光强调希望社会不要歧视,但关注综援低收入联盟月中访问了130个失业家庭,调查发现87%受访者希望申请失业救济金而非综援,近七成表明不愿申请综援,36%人不愿被遭到标签。领取综援有如“蚀米大虫”的社会偏见,并非局长美言几句便能打破。
以综援形式发放失业援助,因疫情影响的夹心阶层可谓最受困扰。他们的收入来源因疫情而大受打击,但计及过去工作多年的储蓄、保险,却不难超过提升一倍后的资产上限(以四人家庭计算为176,000元)。岭南大学社会学及社会政策学系助理教授欧阳达初便向传媒指出,本港2至4月期间失业人数上升4万,但仅有3500人申领失业综援,保障人数已远低于其他已发展国家。
综援作为长期的生活保障措施,市民若只因疫情失业,心理上始终难以接受自己须领取以往属贫穷补助的“综援”。政府在提高资产上限同时,亦不能不照顾市民心情。综援的“失业援助计划”既属短期措施,资产上限亦仅限于6月1日至11月30日间得以放寛,政府应更贴合市民需要,在现有综援之外为今次疫情设专门机制,如以短期援助金形式发出审批较为寛松的生活补贴。
长期饭票不如及时支援
本港房租昂贵,生活负担沉重,纵然市民“有幸”得到政府援助,身为租客交租时候还要扭尽六壬。不止现时失业援助的申领资格过于严谨,未能帮助大部分的失业人士,本港综援户每月可取得的租金津贴,其限额更甚为“离地”。现时合资格的四人家庭租金津贴上限为5,275元,要以此价钱继续租住四人单位,可谓是不可能的任务。
失业人士需要政府支援,但同时不希望改变现有人生或理财计划,比起政府派发“长期饭票”,不少失业人士更需要得到政府的短期支援,借此维持生活,也不致打乱日后计划。因疫情而失业的劳工往往有一定谋生能力、工作经验,这预期短暂的难关也使他们不愿即时改变现有生活。调查便指出分别有65.4%及76.2%受访者不愿因为“追上”综援要求而搬离租住单位,甚至停供现有保险,而逾半受访者亦预期只申领半年至一年资助。
失业人士需要一场及时雨,但政府在综援计划下另设短期援助,无异于缘木求鱼。综援计划本来属于长期支援,资产上限订得严紧有其道理。然而疫症侵袭可谓特例,政府援助仍须顾及到失业人士一时之间的住屋需要,至少应考虑到库房开支为租金津贴短暂加码,也应该在审批条件中,暂时将一般储蓄、现供保险、投资的限制有限度松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需要灵活变通,应对市民所需。“失业救济金”不只是改一改名的综援计划,而是应以较为松寛的准则,时限较短但能满足市民基本生活的金额,帮助市民渡过短暂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