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肺炎】为何失业保障未能救近火?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为补助新型肺炎疫情之下的失业者,坊间要求政府成立失业援助金。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周日(23日)撰写网志指出,失业援助金需要供款或/及审查,但没有人愿意认真讨论。他认为援助金将会涉及大量行政程序,难解当前燃眉之急。
但其实香港经历过种种经济和社会危机,政府理应在经济好景时及早准备,应对劳工市场的风险,而非现时才叹远水不能救近火。再者,不少国家和地区也有类似政策,港府大可参考。

失业率上升已是毫无悬念。若以最坏打算,比率升至2003年中的8.7%,约30万人失业,是现时12.2万人的2.45倍。即使仅升至5%,失业人口也会升至约20万。计及失业者的家庭,估计牵涉十分之一的香港人口。若然肺炎疫情再持续一年半载,相信不少家庭将陷入经济困境。

失业综援帮不了忙

全社会也嚷着要政府派钱,固然派钱能短期纾困,而且牵涉较少行政程序,但派钱未能针对需要群组,对失业家庭的帮助有限。环顾现有政府政策,只有失业综援一项能帮得上忙,但失业综援申请资格严苛,以健全成员计,4人家庭的资产限额是8.8万元,合资格者只是少数。

即使由雇主承担的长期服务金及遣散费能承担部份失业保障功能,不过企业“走数”不支付遣散费时有所闻,而长期服务金不能保障年资五年以下的员工,及不包括裁员赔偿。再者,到现时为止,两种款项仍可与强积金“对冲”,削弱雇员退休保障。

有政党和工会提议赶快成立失业救济金,补充失业综援的不足。短期内虽然如罗致光所言,势必行政工作重重,若要明年才能发放,也难解燃眉。但长远而言,当前处境也反映了香港始终要研究建立较理想的失业保障政策。

失业保险早有讨论

在金融海啸期间,有学者、立法会议员均曾倡议设立失业保险。失业保险跟类似综援的失业救济金不同,前者是入息补助计划,在指定时限内领取原来入息某个比例的保险金(例如12个月领取上一份工作的七成收入,上限为工资中位数),不设资产审查,供款可来自政府、雇主和雇员的定期供款,以分摊开支和风险。后者目标是扶贫,设有资产审查,而且只提供最起码的入息,无法帮助中等收入失业者。

罗致光说,无人愿意认真讨论失业保障,其实不尽不实。1995年,港英政府否定失业援助金制度,认为找工作才是出路。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政府两度削减综援金额。到了金融海啸,以至检讨强积金对冲机制时,政府仍然不为所动。例如,政府在2017年1月发表扶贫工作及退休保障的愿景报告,断然否定公帑资助失业保险,认为变相鼓励延长失业时间,令劳动力供应趋紧张。

政府以为提升失业保障就会打击工作意欲,但其实失业保险可有一定把关机制。国际劳工组织去年发表的报告指出,实行失业保险的国家和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监测和惩罚制度,避免人滥用失业保险,保持觅工动力,例如每隔一个月至一季到就业中心,或者在第二次拒绝应聘或培训后须下调(例如德国、法国、日本)补助甚至暂停(例如芬兰、丹麦)资格。香港在设计失业保险时,可以参考外地的把关方法。再者,观乎香港人勤于工作养活家庭,加班时数可说“驰名”世界,相信滥用者只有极少数。

官员经常说居安思危,但失业保障一事足以证明他们在说空话。若然政府汲取金融海啸的教训,趁随后几年经济转好时,着手改革社会保障政策,游说商界和市民通过成立社会保险,改善失业综援制度,这些保障板斧现在已能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