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被带走 连串问题待再思
周日(10日)母亲节出现零星示威,期间一名13岁男生于尖沙咀海港城被警方带走,引起关注。这名男生自称为学生记者,为一个网上媒体采访。
香港记者协会主席杨健兴周一(11日)被问及事件,称学生记者与普通职业记者区分只是年纪大小,并认为保障学生记者的核心在于做记者应做的事,不要做出参与者的行为,并留意自己的位置,以防令警方误会。
这名学生尊敬记者工作,亲身体验现场采访,且初步了解当时也有规矩,没有涉嫌行为,其关心社会之心固然值得肯定。但当如此年纪轻轻也能充当记者时,也不禁叫社会反思,到底什么是记者?
记者有何专业?
民间记者又称公民记者,泛指所有非职业、不受雇于传媒机构的记者。“民间”一词不只强调其在主流传媒之外的角度,也强调了每一个人都可以当记者。尤其是资讯科技发达的廿一世纪,大部份人也有足够的设备(如智能电话)记录及报道社会事件。他们可能不喜欢传媒机构,也可能单纯对新闻工作感兴趣,就好像那名13岁学生般。
然而,当愈来愈多人成为民间记者,我们也要问,主流记者的角色是什么呢?为何社会仍有受薪、全职工作的记者呢?香港新闻行政人员协会周一(11日)便发声明指,“新闻采访是专业工作,记者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才能胜任”。但自去年反修例示威而来,愈来愈多人上街充当民间记者,部份人正正是不满主流记者的报道,甚至骂之“黑记”。那么新闻采访的专业性在哪里?怎样才能胜任记者工作?新闻行政人员协会的声明,实在令人留下更多反思空间。
怎样才是保障记者?
另一方面,随愈来愈多民间记者加入现场,甚至站在冲突的最前线,也引起不少争论。例如警方曾指控有示威者混入记者之间,令两者难以区分。若然果真如此,我们又可以怎样解决问题?
当然,记者照道理是没什么好假装的。因为记者本身没有刑事豁免,正如记协主席所指,对学生记者的最大保障就是做记者应做的事,不要做参与者的行为。换言之,民间记者跟其他市民一样,在示威现场也可能被截查,也可能被驱赶。从这角度看,民间记者跟市民也是一样的。
只是目前的示威现场愈来愈复杂,连传统记者也被警方粗暴对待,妨碍正常采访,那么对主流记者的最大保障又是什么?七个传媒工会周一要求紧急约见警务处处长邓炳强,要求停止针对记者。这是否已足够对症下药?如何才是最有效地保障记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