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会所照开、HO未复推 社会何谈抗疫?
本港爆发第二波疫情,迄周二(24日)确诊个案迫近400宗,社区爆发危在旦夕。政府加推“限酒令”等多项措施,希望控制市民外出聚集的情况,但社会的防疫意识却愈见松懈,情况教人忧虑。
港府周一(23日)宣布一系列防疫新措施,当中包括加强入境管制,禁止所有非香港居民从机场入境,而且所有从英美欧抵港人士均需接受病毒检测;另将修例暂时禁止全港8,600家领有酒牌的酒吧、食肆、会所卖酒,及要求受《私人游乐场条例》规管的会所暂时停止所有康乐设施、更衣室及幼儿游玩的设施。
政策不足 市民又有否自律?
新措施用意防止进一步输入个案,切断传播链,同时藉控制人口聚集改善社区防疫。措施引来争议,例如坊间批评政府只作“禁酒”未够进取,未必能有效减少市民外出聚会。这些批评虽然不无道理,政府工作有改善空间,但若各界防疫意识松懈,未能自律响应政府防疫部署减少社会接触,明显亦无益于抗疫。
有报章发现,有私人会所未有按政府要求“马上停止”活动,旗下设施如泳池、室内体育馆及更衣室依旧照常开放,有关体育会回复亦直认将于周四(26日)起才关闭所有设施。无疑任何活动因政策需“马上停止”,势会面对不少不便与困难,然而康乐设施始终属于人口易于聚集的场所,其中如体育活动更涉及紧密接触,故政府要求相关场所从速暂停活动亦相当合理。而且场所营办方更须明了,场所继续开放本身有机会传递错误讯息,市民或因而认为继续进行相关康乐活动并无不妥,故变相“鼓励”市民继续冒险,营办方如无重大理由,实在不应拖延停止活动。
正所谓孤掌难鸣,康乐活动如常进行,都因为市民防疫意识松懈。有传媒实访未有暂停的康乐场所,发现有会员依旧身穿运动服、带备球拍到场,彷如一切如常。另外有陪儿子到游水池“练水”的家长甚至直言不担心感染,认为泳池人数稀少,风险有限,甚至不比于巴士站等车为高。但无论人数多寡,前往泳池、更衣室等共用设施始终具相当的风险,市民如仍抱这种侥幸心态,在此非常时期继续无改自己的生活、社交习惯,不但相当冒险,一旦感染更会造成传播风险及公营医疗系统的理力,这实与以公众健康作为赌注无异。要齐力抗疫,市民必须提高警觉,不要误作自私行为。
雇主须尽力推动“在家工作”
个人消遣之外,在机构层面上亦见得防疫意识倒退。政府应疫情变化,上周末宣布恢复公务员“在家工作”安排,同时呼吁私人机构应采取弹性安排,容许雇员在家工作。但无论观乎午市情况,或是繁忙时间公共交通的状况,不难发现依然人头涌涌,如职工盟主席吴敏儿表示,不少工商业区私人公司的打工仔仍需到办公室上班,提供在家工作或弹性上班安排的公司较上一波疫情时少。
诚然,并非所有公司均容易安排员工在家工作,部分员工须照常于办公室工作或许情有可原。但经历过首波疫情于2月爆发,不少公司理应清楚疫情不会短期内歇止,为顾及员工安全及公共卫生,在家工作始终是为势所趋,企业、机构等应汲取上次实施在家工作的经验加以改善。然而观乎目前情况,难免教人质疑雇主未有尽力仿效政府上班安排。更甚者,如机构只因行政不便,不愿再次安排员工在家工作,更是妄顾员工、公众安危,同样为自私行为。无论如何,减少人流接触,雇主决定举足轻重,企业、机构应以大局为重,尽可能响应政府呼吁安排员工在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