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欧美停食肆、封酒吧 香港该如何自处?
香港过去五天(3月19日至23日)平均每天确诊近33宗,随着疫情升温,特首林郑月娥周一(22日)宣布领酒牌的食肆、酒吧等不能卖酒,尝试减少市民聚集。一方面,社会有声音要求做得更多,包括关闭食肆、娱乐场所等;但亦有酒吧东主、饮食业等认为影响生计,做法扰民。当香港已陷社区爆发的边缘时,政府该如何增加市民的社交距离,尽可能阻断社区传播链,而不会过犹不及?
行会成员林正财早前在节目《千禧年代》表示,现时处于危急情况,需要堵截传播链,单靠自律及劝吁未必有效,因为只要小部分人不合作,便足以引起社区爆发。鉴于近日酒吧、婚宴场所的聚集传染较严重,他建议酒吧及婚宴场所暂停营业。特首林郑月娥周一向酒吧开刀,宣布将修例禁止全港约8600家领有酒牌的酒吧、食肆等卖酒,减少社交接触及聚集。她表示醉酒易令人发生亲密行为,增加感染风险。这说法被坊间视为笑话,但背后亦反映政府不想一刀切暂停所有食肆营业,故此找个理由只针对酒精消遣,权作折衷。
防疫与经济影响
一方面,香港的确面对社区爆发的风险,有需要从严限制人流。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周一在电台节目指出,若不马上落实戒严级别措施,例如暂时取消部份酒吧或婚宴场地牌照次等,香港疫情将如武汉或意大利北部。实际上,不少国家正采取紧急措施,减少人群聚集,例如澳大利亚周一中午起全国酒吧、赌场、 戏院、体育和宗教设施全面关闭,餐厅和咖啡店限制只能外卖,不能堂食;英国除了关闭咖啡店、酒吧和餐厅等之外,再禁止两人以上公共聚会。香港自然也应该思考,为了阻截疫症传播,是否需要采取类似的紧急措施。
这类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它切断了病毒的传播链,也切断了相当一部分从业者的经济来源。有“兰桂坊之父”的盛智文及立法会饮食界议员张宇人均质疑关闭食肆的成效,盛智文更称即便关闭餐饮场所,市民仍会出行,可能在其他公共场合如地铁感染。这种说法并不严谨,但背后无疑反映出业界的忧虑。“限酒令”亦的确会打击酒吧生意。故此,政府同样应推出配套政策,消弭这把双刃剑的弊处。实际上,不少国家关闭食肆等场所时,均有针对性的补助政策。比如澳大利亚的经济援助方案高达600亿澳元,英国政府更为没有工开的员工支付八成工资,每人每月最多2500镑。英国的做法绕过企业直接援助民众,能立竿见影地纾缓雇员的经济压力。
善用经济诱因
香港推出“限酒令”后,可能有更多针对食肆、娱乐场所的措施,林郑应该根据业界实际情况增加纾困措施,包括考虑如何将英国的支薪措施化为己用。再者,此等措施限制了雇主和雇员的经济损失在一定水平,同时有如经济诱因,令餐饮及消遣场所自愿关门。目前不少食肆诸如澳牛等已自愿暂时休业,减少人流聚集,相信也考虑到疫情持续爆发下,商舖也难以独善其身,为了防疫而暂时关门已是两害取其轻。
若然市民仍未自律,政府要再出手限制食肆、影院等经营,也可以按需要调整限度,例如缩短餐厅营业时间、限制餐厅人数、转为全外卖形式等,或参考内地目前规定部分餐饮场所一桌只能坐一人、等候距离要保持一米以上。香港部分食肆和小店已推出外卖优惠,减少用餐聚集,政府可考虑以诱因或强制令推动企业朝这方面改变,比如额外补助外卖食肆等。
总言而之,政府不仅应考虑“禁闭”令的范围,更要考虑周详的补助措施。只要能平衡防疫和经济需要,措施便更能获得社会认同,市民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