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政府创科抗疫亡羊补牢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政府上月初推行“居家抗疫”,当中利用电子手环监察接受检疫者,惟其执行一直为人诟病。创新及科技局长杨伟雄近日发表网志表示,港府目前与本地初创企业合作,本周开始利用应用程式改善疫情追踪,总算是亡羊补牢。自疫情爆发,坊间早建议政府利用创新科技协助抗疫,惟归根究柢,港府过去对本地创新研究支持有限,不少具潜力、有效的创新点子只能沦为空谈,这不论对本地抗疫,甚至是初创企业发展,均是全无益处,政府务必就此加以检讨。

杨伟雄以“官产学研、合作抗疫、推动创科”撰写网志,指创科局联同业界、学界合作,利用多种本地研发科技,齐心抗疫。其中,港府本周将利用应用程式“优化”疫情追踪,藉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分析电讯网络、Wi-Fi、蓝牙、GPS等信号变化,配合电子手环,计算家居检疫者是否身处家中。据悉,该程式由本地初创企业Compathnion(随赏科技)开发,应用科大研发的“室内融合定位技术”。

杨伟雄表示,由物流及供应链多元技术研发中心(LSCM) 牵头,与七家本地机构,官产学研一齐合作产出居安抗疫电子手环。(杨伟雄网志图片)

迅速创科因忽略多时?

其实自政府推行“居家抗疫”,其成效一直受到批评,特别是政府监察接受检疫者工作粗疏,除了电子手环数目远远落后于隔离人士,政府人员跟进未获分配手环者的工作更是马虎,以致家居检疫者容易在未经批准下走进社区,可能令肺炎传播。结果“自愿性”的居家抗疫沦为笑柄。据开发程式的本地初创企业Compathnion行政总裁陈智铨表示,其公司仅在两周前接触政府,惟政府两周内迅速决定采纳其程式实为始料不及。由此看来,政府果断采用民研科技抗疫实为亡羊补牢,以堵塞“居家抗疫”漏洞。

政府能一改其官僚处理效率,迅速采用民研科技抗疫,确为社会乐见,毕竟政府虽高举扶助创新发展的重要,惟对其实际的支持却是寥寥可数。以政府为初创企业提供的资助计划来算,过去企业获批比例有限,如创新及科技支援计划在2016-17及2017-18年度的获批比例不足一半。加上政府本身未有大规模采购及应用本地初创科研成果,创科企业除非获私人资金赏识,否则其产品均难以“面世”。

近月新冠肺炎爆发,理工大学于二月初宣布成功研发全自动快速多重诊断系统,可以低成本的方式迅速检疫,当中正正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这有助提升目前检测病原体的效率,惟这项目却落选于政府的创新科技基金,导致该研究项目自4年前开始研发,至今花费数以千万计,却未有从政府中得到过半点资助,可见政府在投资本地创科项目不但吝啬,更是毫无眼光可言。更甚者,如此能切合疫情需要的本地研发,过去却竟是由邻近的深圳市所资助,更是讽刺。如此看来,早前创新科技署宣布在“公营机构试用计划”中推出项目特别征集,将为与检测、诊断或监察新型冠状病毒,以及减低其感染及传播风险的研发项目提供上限为200万的资助,同样可理解作亡羊补牢之举。

亡羊补牢 为时未晚

政府愿意亡羊补牢,始终为时未晚。疫情可成为契机,让政府明白本地创科的价值,从此增加对业界的支持。港府大可先聚焦抗疫工作,细心研究利用坊间的创科成果改善其施政效率。举例说,政府最新财政预算案宣布向合资格市民“派钱”10,000元,目前争取于市月尾开始登记工作,并希望七、八月可派发首批现金,惟不少声音均担忧政府效率未能如期达成目标。早前长和系荣誉主席李嘉诚向中小企派“应急钱”,结果系统研发连测试仅需一个月,而具体派钱程序只花24小时,社会不少人均呼吁政府仿效,而该系统创办人亦估计,政府若利用创科协助,不但三个月内能够“派到钱”,其成本更不用花200万,远低于政府所预留的10亿成本。当然,现实或许与其声言有所出入,但利用创新科技“派钱”实有前车可鉴,值得政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