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案】4.5亿推广法治 司法拨款是否足够?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2020/21年度的财政预算案中,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将预留约4.5亿让律政司推行“愿景 2030—聚焦法治” 计划,以加深香港社会对法治概念的认识及实践。法治是香港发展的核心支柱之一,推广法治实属必要,因此政府在过去几年的财政预算案中也有为此预留款项。只是,健全的司法体系除了要推广法治以外,司法制度的硬件、人手等都需要拨款支援,不容忽视。

在硬件设施层面,正如去年10月的审计报告指出,法庭的电子服务急待改善。法庭影音设施落后,引致法官、司法人员和相关使用者向司法机构政务处投诉。大部分影音提证装置过时,解像度差,更有近半数的装置在2016年时仍不能支持笔记簿型电脑或便携式器材。显然,这影响了聆讯期间的证据展示,需拨款改进。

而在资讯科技系统的应用层面,原定于2019年12月完成引入合法院案件管理系统,然而由于更改交付模式、人手流失率高、请人困难等问题,资讯改进工程一再延误。其中有项目已近五年(57个月)的延误。现在预计部分工作最快于今年3月完工,其余的系统则要等到2022年8月或才能完工。

法院不少设施陈旧过时,急需更新。(资料图片)

法治关乎公开、平等

资讯系统不但对司法工作的效率提升至关重要,法律相关资讯需要公开透明、便于市民接触,也有助提高对法律及法治的认识。正如审计报告也指出,司法机构的网站可改善搜寻功能,提供更多判案书排序选项等,网站亦应该适用于流动装置。在适用普通法的香港,判案书更是社会了解司法原则的重要渠道,理应便利市民查阅。因此政府应评估资讯系统引进的费用需求,予以相应的资助,克服诸如技术人员流失率高等问题,早日改善司法机构的资讯科技系统。

另一方面,在理想的法治社会,法律不能只为有钱人服务,或穷人在诉讼上会因为财力薄弱而不利。或许在电视剧和社会印象中,我们会对有钱人打官司占优而习以为常,但现实并不应该如此。就此,刑事法律援助扮演重要角色,让所有人不分贫富都可以获得律师帮助。然而,法援的律师费却一直为人诟病。形式法律援助是只适用于区域法院或以上法庭审讯的刑事案服务,代表被告出庭的律师和大律师每小时收费不超过1,900元,和市场律师费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不但难以吸引资深律师的加入,而且“贬低”了他人的专业积累。这问题社会不是第一天才提出,相关部门应尽快检讨香港的司法机制会否不利基层,并在政府的财政预中拨款解决问题。

香港优秀的司法体系是缔造今日繁荣的基石之一。因此,政府不可吝啬对此的维护,而除了拨款推广法治外,更要看到如今存在的设施、系统、人力上的瑕疵,并予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