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罢工逼封关?——防疫需要的“政治”与“非政治”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新型肺炎来势汹汹,使香港社会在这个农历新年少了喜庆气氛,取而代之的是忧虑与抱怨。截至上周六(1月25日),香港至少确诊五宗新肺炎输入个案。社会忧虑疫症在香港蔓延甚至社区爆发,要求“封关”之声愈来愈大,甚至有医护人员考虑罢工。疫症无情,病毒无形,但抗疫要成功,却需要社会不同成员各守本位,做好本份,如果情绪化地鼓吹抗争,只会适得其反。然而,疫症尚未社区爆发,民怨率先忍耐不住,也在警示政府必须意识到危机已迫在眉睫。

“封关”不能一概而论

罢工呼声近日甚嚣尘上,争议焦点在于要求政府全面封锁与内地连接的关口。武汉肺炎在内地不同城市持续扩散,港大医学院院长梁卓伟分析,这次疫情与沙士(SARS)最大分别在沙士患者几乎100%发病,但武汉肺炎则多了不少隐形或轻微病征个案,病人未必有意识求医,变相增加了传播风险。因此,纯粹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来看,针对人口流动渠道作出堵截,是阻止病毒散播的最直接方法。

然而,入境防疫的方法众多,“封关”是其一,但不是唯一;而且“封关”可以有程度之别,截断个别省市之人口往来,与禁止内地所有人口入境,程度截然不同。正如梁卓伟指出,最独善其身的“封关”做法,是完全禁止香港任何出入境,并非只针对某个特定地方或某些旅客;但他亦补充,他与本地其他专家如袁国勇、许树昌及外国专家均认为,“封关”不是香港正确策略,亦不可行。

故此,当我们讨论入境防疫之时,不能简化成“封关”与否,而须问收紧至什么程度。事实上,内地近日应对疫情的不少举措都是以“封”阻疫,例如全国停止旅行团,北京由今日(26日)起全面停止省际客运服务,等等。香港近日亦有一些类似非常举措,例如旅游业界暂停内地团、两大主题公园关闭。

武汉肺炎持续扩散,港人纷纷抢购口罩自保。(资料图片)

罢工对社会百害无利

“防疫政策只可基于科学,包括政治在内的其他考虑必须摒弃”,梁卓伟被问及是否应该“封关”时,如此回答。然而,什么是“政治”?若然如坊间传闻,特区政府怕影响与内地关系,这种“政治”考虑当然不能存在,随时会酿祸。另一边厢,政府对“封关”说法反应审慎,显然也因在当前高度政治化的香港社会里,这个过于简化的说法包含敏感的政治意涵。

有医护试图发动罢工逼迫政府“封关”的复杂性也在于此,一方面,政府此前在防疫问题上优柔寡断,使得社会担心防疫缺口,医护身处抗疫第一线,寻求非常手段也可以理解;另一方面,当罢工发起者借用概念,要求“回应五大诉求”,加上本土色彩强烈的政党与区议员推波助澜,无疑也使关于“封关”的讨论节外生枝。

全球各国加强防范,阻止新型冠状病毒散播。其中在韩国首尔,有工作人员在火车车厢内进行消毒。(AP)

医护人员肩负重责,尤其当下正值冬季流感及新肺炎威胁市民健康,医护人员更是不可或缺。一旦发生医护界罢工,影响医疗服务运作,绝对百害无利,也损坏医护自身的专业性,将是令人极度遗憾的事情。为了大众福祉着想,相信没有人想看见这种场景发生。

抗疫需要社会同舟共济,不应“政治化”,但排除此考虑,对政府而言,入境防疫其实既是科学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在科学方面,容让人口继续流动,对造成疫症在社区爆发的可能性有多大,需要专业、科学化的风险计算。在另一方面,出入境管制或截断交通造的社会不便,社会是否能够承担,却是一个“政治”判断。例如,是否要为了减少爆发风险百份之一,造成沉重的社会不便,这怎可能不是一个“政治”考虑?故此,当记者问及为何不封关时,特首林郑月娥没有回答,反而要梁卓伟代答,已经反映出她有意或无意地将这问题简化成纯科学性质,而忘记了她作为特首,最终如何平衡各种需要及取舍,完全为其政治责任。

毋庸置疑,最全面之“封关”、令香港孤岛化,是既超出实际所需,而又不切实际。目前政府已中断与武汉之人口往来,但这个程度的堵截是否足够,却不无疑问。因为新肺炎已在内地扩散,至上周六晚确诊逾1,300宗,近半在湖北省以外地区,以广东省、北京、上海等地方特别多。政府必须基于最新数据,评估武汉以外省市的感染人数及传播风险,适当地暂停个别严重地区的交通往来,减低疫症输入香港的风险。而且,目前坊间的揣测四起,对林郑政府充满猜疑,当局更须具体向社会解释防疫措施的准则,消除疑虑。

政府宣布提升应变级别至紧急,应对武汉肺炎疫情。(梁鹏威摄)

莫让防疫变政治危机

说到底,社会出现要求“封关”的呼声,说明了政府面对新肺炎威胁,防疫工作不足,官员的表现未能给予市民信心。例如林郑外访瑞士期间,署任的张建宗以人流聚集为由拒绝要求高铁乘客申报健康,既为不知变通,更反映他低估疫症随乘客进入香港的风险。因此,政府必须正视医护人员及市民的忧虑,积极与医护界协调及沟通,加紧入境防疫,避免罢工之事果真发生。

对于一个从政者而言,任何事情都是“政治性”的。即便是疫症或天灾等,表面看来非政府造成,但一旦应变不善,社会自然将矛头指向政府。新肺炎既有可能在香港社区爆发,因疫症而起的民怨同样有可能乘风爆发,林郑绝对不能怠慢。上周六林郑率领官员及教授出席记者会,便因为不戴口罩而惹市民批评。虽然戴口罩或会影响观感,以该场合来说亦非必要,但官员牵头戴口罩有提醒公众、增加卫生意识之用。林郑只要与众人先戴口罩示人,在发言前示范如何适当地除下及收起口罩,便能一举多得。一叶若能知秋,这小事要么反映其欠缺政治智慧,要么反映其低估了政治危机——或两者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