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同盟牢不可破?国际公义难靠美国实现
据《纽约时报》报道,沙特阿拉伯王室将对外发表公告,准备承认该国的情报部门在拷问过程“出错”,导致异见分子卡舒吉(Jamal Khashoggi)死亡。本月2日,卡舒吉进入沙特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办理离婚证明时“离奇消失”后,已有不少表面证供指是沙特派出暗杀小队所为。虽然沙特过去多日一直矢口否认,惟国际间已有民间抵制行动,除了传媒界代表外,摩根大通、福特汽车及Uber等高层,已宣布取消出席将在沙地首都利雅德举行的“未来投资倡议”论坛。
与此同时,美国官方的反应和姿态,则比民间来得“温和”。尽管特朗普在各界压力下,已表明若事件属实,美国将采取“非常强大、强而有力的措施”回应,但较早前“‘流氓杀手’可能是卡舒吉神秘失踪的原因”、“国王(萨勒曼)已坚决否认得悉事件”及“如果停止向沙特军售,美国将是‘自我惩罚’”等言论,远较美国对俄罗斯涉嫌在英国跨境暗杀的回应温和,可见美国对沙特这位传统盟友处处护短,其伪善之处可见一斑。虽然不少人相信此事会令美国—沙特关系交恶,但回望两国关系的立足点,即使卡舒吉证实被沙特杀害,美国的反应亦仅会是“雷声大、雨点小”。
恐袭难破“特殊友谊” 更何况是记者遇害?
要理解为何沙特并非美国的“普通”盟友,就须由冷战时期开始谈起。基本上,自二战结束后,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思维,就是围绕着能源供应而制定,拥巨大石油蕴藏量的沙特,正正是美方所需要的“地区利益代理人”。1945年,美国国务院将中东地区描述为“战略力量的巨大来源,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物质奖项之一”(注一)。故此,1947年成立的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ARAMCO)在开采石油时与沙特“五五分帐”,及1951年两国签署的“共同防御协议”(主要是向沙特出售军备和提供军事训练),都是美国对中东政策的具体化例子。
顺带一提,美国对中东的能源控制,非只依靠沙特一国。冷战时,美国意欲控制非共产世界的能源储备,在1953年与英国合力策动伊朗政变,推翻了当时的民选政府,事后使美国的石油公司控制了四成伊朗油产量。联同与沙特的盟友关系,美国在1950年代末,已有效地掌控了中东能源供应链,确立了统治地位。
虽然1973年的石油禁运令阿拉伯世界与西方社会的关系陷入冰点,但事实上并不动摇两国关系。一份列根主政时(1983年)的解密文件如此描述美沙同盟的本质:“(两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互补⋯⋯寻求打击苏联和其他不友善政府(unfriendly governments)的影响力⋯⋯政策促进了美国及沙特在该地区的利益”。有趣的是,当年的美沙关系非如今天般“透明”。在同一份文件中写道,由于美国被视为以色列的最紧密盟友和最强支持者,而以色列是阿拉伯国家的最危险敌人,故在政治考虑上,沙特不可能公开与美军合作,捍卫波斯湾的石油供应。(注二)。
不过,即使冷战已成历史,两国再没有苏联作为共同敌人,但美国在众多事情上仍有袒护沙特之嫌。例如,9/11恐袭的调查报告显示,19名恐怖分子中有15人为沙特公民,另外部分劫机者亦与当局有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沙特和阿尔盖达的联系同是公开秘密,但美方的态度却是不断转移视线,为沙特洗脱罪名,更没有拿出对待伊朗资助真主党的强硬姿态。由此可见,只要美国在中东的战略目标不变,即使是9/11般的重大事件,也难以撼动两国关系的根基,更何况是卡舒吉之死?
美沙出言相对属“形式性质” 国际公义难靠美国实现
在特朗普的态度转趋强硬后,沙特当局已放风表明不会接受经济制裁,扬言如果国家受到惩罚,将会严厉回应。沙特国营电视台更指有超过30项措施,可供选择,当中包括削减产油量及与伊朗修复关系等。虽然沙特自称有众多政策工具可作反击,但真正能撼动两国关系的报复手段,却只有调控石油产量。
须知,按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的资料显示,2017年美国每天从84个不同国家,进口了约1,014万桶的石油,当中沙特(9%)则仅次于加拿大(40%),是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来源。如果将沙特领导的OPEC作换算,数字更高达三成三,可见沙特对美国能源提供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于早前推出减税政策以刺激经济的特朗普来说,若油价稳步上扬,将间接推高国内的通胀水平,令联储局不得不加快加息步伐,以防经济过热,但此举同时亦令经济刺激政策事倍功半,故不难理解为何特朗普会在封杀伊朗出口石油后,数次在Twitter上指油价不合理,并指摘OPEC“操纵油价”。
有论者认为,若沙特藉调控石油产量报复美国,将令油价上涨,可释放美国的页岩气产能,反过来抵消沙特的报复。问题是,若沙特反制美国,后者的页岩气潜在产能因环境法规、开采成本等因素,难以在短期内补足从沙特的进口量。再者,目前沙特开采石油的成本仅为4至12美元不等,远低于美国本土或加拿大油砂的平均开采成本,在经济诱因下,虽然美国石油进口量已逐年递减,但也难在瞬间做到自给自足。
若特朗普真的有意执行国际公义、严厉制裁沙特,只会出现两败俱伤的情况,相信“精明”的特朗普也不会如此选择。可以预期,若传闻属实,当沙特承认情报部门“杀错”卡舒吉,美国充其量只会制裁相关部门,而非针对传闻中发出指令的沙特王室要员,甚或停售军火。毕竟,除了石油外,两国在苏联解体后,已在中东找到另一个共同敌人——伊朗。
注一:原文为”In Saudi Arabia, where the oil resources constitute a stupendous source of strategic power, and one of the greatest material prizes in world history.”
注二:原文为"However because the United States is seen as the closet ally and strongest supporter of the Arab's most dangerous enemy, Israel, the Saudis find it politically impossible to publicly cooperate with US military efforts to defend Persian Gulf oil supp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