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撤MPF对冲加码 林郑曾称不会退缩 实为偏袒商界
今年八月,特首林郑月娥矢言强积金对冲问题“一定可以解决,唔会退缩”。说是不退缩,其实是退让。《香港 01》引述消息,即将发表的施政报告会修订取消对冲方案,增加政府承担的金额及时间,争取在本届任期完结前实施。
十八年前,政府和商界联手炮制对冲方案,至今累积逾 350 亿元的血汗钱就被冲走。若果消息真确并落实,只能说是政府无能而已。更长远的全民退休保障,政府只祭出各项援助安抚民间,左闪右避,说是退缩,施政毫无魄力,一点也不过分。
对比今年三月的方案,政府在新方案的补贴时间由 12 年增至25年,资助额由 172 亿元增至 200 至 300 亿元。显而易见,政府再次向商界让步,争取商界支持,减轻雇主削减人手的开支压力。
政府今年初向劳资双方公布初步构思方案,建议沿用划线形式取消强积金对冲,在指定日期后,雇主不能再以供款抵销雇员的遣散费或长服金;计算的工资比率维持月薪三分二,上限 39 万元。为纾缓商界的额外负担,政府斥资设 172 亿元设 12 年补贴期,而补贴分两层,首三年补贴比率为遣散费及长服金款额 50%;由第四年开始每年递减 5%,至第 12 年的 5%。方案又立法规定,雇主每月需额外供款 1% 工资至新设的专项储蓄户口,用作支付日后的遣散费及长期服务金。不过,方案曝光后,商界大表不满,直指政府 12 年的补贴期太短。 可靠消息指,政府为“利诱”商界接受取消对冲,敲定将补贴期大幅延长一倍至 25 年,涉款由 172 亿元增至 200 至 300 亿元;林郑月娥会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正式提出全面取消对冲机制。
反过来说,政府增加雇主在裁员时的补贴比例。在实施强积金制度前,雇主要么独自承担遣散费和长期服务金,要么由公积金款项抵销。自强积金在 2000 年底实施后,对冲安排扩至所有打工仔女。遇上裁员遣散,雇主可以在强积金供款中,提取雇主供款部分的累算金额,支付遣散费及长服金。
在 2017 年,每名被对冲的雇员,涉及金额平均为 8.6 万元。平均而言,同年抵偿遣散费或长服金的申索金额,占涉及雇主供款部份的 91%。这表示雇主可以不需动用额外资金,就可以支付两笔补偿。由 2001 年中起计算,总额更达到 365 亿元,绝非少数。
对冲的最大问题,是雇员自己的退休金沦为失业补偿,强积金的退休保障功能名存实亡。相反,雇主的炒人成本大减。最鲜活的例子,莫过于英航关闭香港基地,资方日前要求员工签署赔偿同意书,否则就只会按最低标准赔偿,失去特惠金之余遣散费会冲走。外界以为只是本地底层工人才会遭受刻薄对待,原来外地老牌公司也洞悉解雇本地员工的“着数”。
香港愈来愈多合约员工,当中不少是合约接着合约,容易在完约后中止聘用。久而久之,他们的退休金每隔几年就被对冲,到中老年时,雇主帐户所余无几。
拨乱反正,取消对冲制度,是政府应有之义。商界百般阻挠,只是拖延保障劳工的责任。政府非但不与雇员连成一线,反而用公帑笼络雇主代表,加码延长过渡期,无异于加码补贴雇主炒人。政府不是剥削劳工阶层的共谋,那是甚么?
此时,商界和政府往往辩解,指不补贴取消对冲,中小企的劳工成本会上升。的确,观乎积金局 2017 年数据,聘用最多五十人的雇主,申请对冲的数字占所有申请雇主超过一半。然而,正如《01 周报》指出,一来,中、大型公司的营运较小公司为稳健,有条件剔出对冲机制。对于小、微企业,员工去留的开支明显得多,政府扶它们一把,非不合理。如此一来,本来预计给中、大企业补偿员工的开支,可以用来协助小、微企生意上轨道,招商引资,例如培育科研人才、联系区域市场,以至提升雇员福利,例如产假、侍产假等,或许更有效益。
取消强积金对冲机制,是港人多年诉求,本届政府坚持解决问题,值得肯定,相信获得立法会通过。不过,这只是修正劳资关系,退休保障的一步。强积金还有一大堆问题,例如未能保障基层及无正规职业人士,行政费过高、供款额不足等。诚然,政府的理想蓝图,是长者透过强积金,配以年金、逆按揭等工具自给自足。政府只以非全民受惠的长者生活津贴,塞住民间团体的反对声。说到底,就是不愿担起退休开支。
人口老化问题,无人不晓。港人期待施政报告提出的政策,不是小修小补,而是整全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