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山竹】连串防灾措施后 大澳水患未减 更多“大澳”在后头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大澳除了是旅游热点,每逢风暴前后,也是港人焦点。2008年,这条渔村两次受重创,断电断路,海水倒权,水深及胸,居民难忘犹如身处孤岛的一刻。其后,政府虽增建防洪措施和展开定期演习,治理水患仍然未竟全功。今次山竹来袭,官民不敢怠慢,离岛民政处在本周四(9月13日)宣布安排旅游巴士在周六(15日)接载大澳居民到附近的临时庇护中心暂住。
好不容易,大澳水患才获重视。更甚者,香港还有不少类似“大澳”的社区,居民抱怨安全问题未获处理,亟待政府着手处理。

大澳乡事委员会在街头贴出防风紧急通知。(谢世杰提供图片)

大澳水浸不是新鲜事,位处低洼,遇上天文大潮和风暴潮,河涌水位上升,陆地受浸。

2008 年,大澳两次受袭,规模远超遇期。六月黑雨导致断电断路,九月台风黑格比导致海水倒权,水深及胸。居民损失惨重,政府的应变工作缓慢,事后才醒觉救援装备严重缺乏,例如大澳消防局欠缺小艇,受尽抨击。

吸取教训后,政府在 2009 年 4 月制订紧急应变计划,联系政府部门和地方团体,视乎海平面高度展开水浸预警、疏散及救援,以及水浸后的紧急支援。同年十月,强台风鲇鱼大有侵袭华南之势,居民担心水浸重临,早早置高家具,避免受淹。政府部门和地区组织也各自进行预防工作。然而,鲇鱼中途改变路径,对大澳和香港的威胁才得以大大减低。也因如此,考验尚未来临。

其后几年,政府每年进行模拟救援及疏散演练,又陆续展开改善工程,试图减低水患。2013年,土木工程拓展署完成主要河道一涌河堤和相关污水雨水系统改善工程,又于永安街及太平街装置可拆卸挡水板等。

然而,总值1.5亿元的工程,成效成疑。有居民反映河堤建成后,发现河堤另一端的街市街,水浸情况加剧,水退速度也减慢。去年台风八月底天鸽冲击,前段所说的考验出现了,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有挡水板漏水,另有挡水板阻碍去水,围起之处成“蓄水池”,池内店铺受困,水深及胸,店主眼看海味浸坏,愤愤不平

历史上多个吹袭香港的超强台风,都是在9月来访,包括1962的温黛。(政府档案处图片)
+7

若果山竹威力比黑格比和天鸽强,路径又相若,单是风暴潮也有机会导致大澳水浸。观乎新增防洪措施缺失,加上泵房改善工程预计明年才完成,居民处境不容乐观。他们应是最不愿山竹来袭的香港人。

更令人担心的是,政府有意复制“大澳”防灾模式到其他低洼地区。根据保安局文件,观塘民政事务处为鲤鱼门制订类似应付大澳的紧急应变计划,而且正进行修筑海堤及石笼护土墙工程,又完成安装挡水板,减低水浸的破坏力。无意批评政府的救灾工作,部门上下也尽力安排防风防洪物资,但当大澳工程有所缺失,外界难以对复制版本有信心。

事实上,有更多地区需要特别支援。政府指出除了大澳和鲤鱼门海旁,屯门联安新村、屯门家和里、深井新村、西贡南围也是低洼地区。政府尚且称已设立跨部门联合预警系统,但长洲、新田和其他近年出现灾情的地方,支援同样不足,依靠当地居民自救。

有居民发现用作防洪的挡水板,于水浸时不断漏水。(谢世杰提供)
店舖被及胸洪水围困5小时,当时街道上已退水,惟围板内的区域已被水围困。(受访者提供)
去年“天鸽”摧毁长洲光纤电缆,居民不能拨打手提电话。新界北部的农田和村落屡遭豪雨蹂躏,海道渠务治理工程进度缓慢。《香港01》日前航拍追踪新田水浸因由,正是由于排洪河樽颈位堆满垃圾,河水倒灌。河道改善工程无期,更令村民绝望。

香港是沿海城市。不少研究指出,未来海平面上升,而风暴愈来愈凶猛,沿岸地方首当其冲,防御措施不能松懈。有环保组织提出政府应该进行“气候脆弱性”评估,检视停车场、玻璃幕墙、户外悬挂装置、电机房、以至大厦斜坡是否能抵抗极端天气。香港需要一个更长远,更全面的防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