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胶全面入侵 黄锦星要正视 立法规管须及时
联合国环境署(UNEP)派出船队“海洋塑除号”参加2017/18年度环球帆船赛,连月来在四大洋游弋四万公里,同时肩负抽验海水任务,替联合国环境署宣传清洁海洋运动。船队1月曾停靠本港并在附近的南海抽验海水。英媒前日(6月27日)引述化验结果指,南中国海的塑胶微粒含量冠绝全球,每立方米海水含有349个塑胶微粒,而人烟稀至的南极海亦验出26个塑胶微粒。香港对开的南海是塑胶微粒污染最严重海域,但塑胶微粒其实已无处不在。
有份赞助“海洋塑除号”的医学顾问米尔普利(Luiza Mirpuri)指塑胶污染正“慢慢地杀灭人类”,这个灾难可能不会即刻出现,但两代人以后可能就会遭殃,“不断会有新污染物引发的新疾病出现。我们会有更多癌症、更多敏感疾病,更多不育。我们的生育能力已经较祖父一辈低。”微塑胶泛滥全球,香港不能置身事外。本地环团已推动“走塑”运动多年,去年亦开始有立法会议员提出质询,促请立法会对本港的微塑胶污染情况作出研究,并考虑立法禁止生产和销售含微塑胶成分的产品。政府当局实应尽快评估微塑胶对本港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制定立法规管时间表。
顾名思义,微塑胶是指其尺寸小于五毫米的塑胶,包括微胶珠及微胶纤维。按来源分类,微塑胶可分为“原始”及“次生”微塑胶。“原始”微塑胶是指经工业制作的原产品,例如塑胶原材料或微塑胶珠。“次生”微塑胶则是指被弃置的一般塑胶制品,经分解而成的塑胶碎片和废物。现实生活中,微塑胶可见于个人清洁护理产品如牙膏、洗头水或者美容护肤产品等;与此同时,微塑胶也有可能来自被分解的衣物、地毡和塑胶制品等。
微塑胶对本港的影响无远弗届,过去不时有报道指微塑胶已经不知不觉地充斥于你我的日常生活。2016年,绿色和平委托浸会大学电话访问804名市民,发现47.6%受访者有使用磨砂产品的习惯,平均每周使用4.37次有关产品。团体据此推算港人每日将48亿粒微塑胶倒入大海,每年相等于111架双层巴士的重量。坊间一般以为只有“磨砂”的洁面产品才有“微胶粒”,但化妆品如眼影、粉底、唇膏等都含有微塑胶,当中的微塑胶体积甚至比磨砂清洁产品所用的更细小、更难清除。
微塑胶体积微小,污水处理厂往往难以有效过滤,微胶珠便通过下水道系统直接排除大海,造成海洋污染。微塑胶在流入水域或海洋后难以在自然环境中再进行分解及清除,其表面若依附及积聚持久性强的有机污染物,如塑化剂、农药和重金属等有毒物质,这些微塑胶便会经过食物链层层累积及放大,最后透过食水和海洋生物回到人体自身。去年,美国有研究显示,在全球超过12个国家的食水样本中,83%样本验出含有塑胶物质。虽然香港的食水样本并无列入是次研究,但香港人喜欢食用的海鲜已经响起警号。今年4月,绿色和平从街市购入14条海鱼及野生乌头,解剖后发现部分鱼肠内留有发泡胶粒。香港教育大学早前分别检验30条本地圈养的乌头和30条野生乌头,研究发现30条野生乌头中有18条乌头内含微塑胶,当中更有一条乌头内含80件碎胶片。
香港的微塑胶状况岌岌可危,然而港府的反应似乎明显滞后。以本港的食水为例,本港的食水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当时黄锦星解释,由于世卫并没有将塑胶纤维物质纳入与健康有关及有需要监测的参数,因此水务署亦没有将该物质纳入监测。此外,有立法会议员建议香港效法其他地方(例如台湾及南韩)立法规管含微塑胶产品,黄锦星亦只是答复正委托顾问进行研究。
诚然,微塑胶污染是近年新兴的环境议题,国际间目前还未能确定微塑胶在环境中的转移机制,科学家对微塑胶之于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亦未有定论。如上文提到的医生顾问所说,微塑胶对人类的祸害可能几代人后才会全面浮现,然而这不代表政府就可以漠视懒理。政府当局应尽快评估微塑胶对本港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效法外地经验,为立法禁止生产及销售含有微塑胶的产品订立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