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金上涨】升幅远超负担 价格管制解当下之急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近日,台北市发表统计数据,显示该市租金不断上涨,租金指数十年间由95.88升至101.24,共升5.6%。租金上升引来不少评论批评政府房屋政策失败,令市民住房负担日重。然而观乎这些数字,相较起香港近年住宅租金的升幅,简直是“小巫见大巫”。香港政府无力控制住宅价格的程度,已远超台北。为了应对不断飙升的楼价和租金,政府必须下更大决心,制定短、长期不同的政策,才能纾缓市民的困境。

私人住宅价格和租金过高,迫使大量青年轮候公屋。(资料图片)

香港租金升幅惊人 政府须急谋对策

香港住宅租金上升的幅度之大,远远在台北之上。2009年香港的租金指数为100.4,至今年3月已达189.8,升幅近九成(89%)。当中以新界区的小型单位升幅更大,2009年新界区A类单位(小于40平方米),每平方米的平均租金只是137元,换言之一个400呎的单位月租只是约5,100元;但至2018年3月同类单位的月租已达11,000元(每平方米平均304元),升幅高达122%。对比起台北,香港租金上升的速度简直骇人听闻。

租金升幅假若能与收入和物价指数升幅看齐,那理应不算什么问题。以台北为例,其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由2009年至2018年3月间升幅为8.37%,其实比起租金升幅还要高。反观香港,住宅租金却是“一支独秀”,远超其他指数。以工资以言,每月工资中位数于2009年为11,500元,至 2017年为16,800元,升幅为46.1%;而至于综合消费者物价指数,自2009年至2018年3月之间,则亦只上升28.1%。虽然工资与物价升幅不少,但却远比租金升幅(89%)要低,可见香港住宅租金已与生活水平脱钩。政府面对如此失衡的局面,应该主动发挥其功能,调节失衡的住宅租住市场。

长远房屋政策成效待见 租务管制解燃眉之急

回归后港府房屋政策失当,致使公营住宅供应不足,变相将私人住宅价格和租金推高,令楼市重新陷入失衡的状态。2016年中期人口统计显示,私人住宅单位的月租中位数为10,000元,租金相对收入比率的中位数为31%;换言之每10元收入,便有3元需用于交租。租金如此高昂,政府正应该主动负起责任,推出缓解措施。

要根本解决租金升幅,必须从房屋供应着手,政府应尽快多建公营房屋,满足普罗大众所需。不过建屋需时,发展新市镇等更是动辄十年以上,但小市民受昂贵租金所困却是迫在眉睫,推出纾困措施更是刻不容缓。要短期内减轻租金负担,最可行的办法便是重新引入租金管制,再配以空置税、“辣招”(非首置物业印花税)加辣和恒常化等措施,平衡住宅租务市场。

租金管制可以限制租金水平和升幅,避免租金对住客造成过大负担。平情而论,此乃非常措施,并非长治久安之策,但效果却是立竿见影,能马上减轻市民的负担。香港过往亦曾有租金管制,主要为了应对二战后大量移民涌入,住屋供应不足;至1998年时,由于公、私营住宅供应相对充足,才告取消。政府此时应考虑推出临时政策,以应对当前失衡的楼市,助市民渡过难关。

近年楼价、租金不断飙升,租务管制可以保障市民都能有可负担的房屋。(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