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禁售令揭芯片业乱局 掌技术等于掌命脉 宜倡工商合作
中兴通讯上周五(4月20日)表示,美国颁下七年的禁售令,或令公司进入休克状态,突显中国对进口芯片的依赖。中国一直依赖进口芯片应付内需,因国内制造芯片的技术参差,即使有制造商成功研发到芯片,都缺乏企业运用,难以“落户”市场。不过,也有例外,有企业早在十多年前开始研发芯片,至今尚能应付一部分的自身需要,不须完全依赖进口芯片。换言之,现时芯片业“各有各做”,制造商(研发)与企业(应用)欠合作,以致市场失效,故中国政府可参考外国做法,成立跨政、工、商界部门,主管整个产业发展,建立高效率的生产机制。
芯片(clip)是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 IC)的载体,体积很小,是电子设备中最重要的部分,有运算和储存的功能,应用范围覆盖了军用、民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须用上芯片。
芯片困局始于造假 靠进口、难创新
美国商务部上周宣布,因中兴通讯违反和解协议并作出虚假陈述,故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出售零部件产品,为期七年。中兴其后表示,禁令或导致公司进入休克状态。有媒体按中兴年报预计中兴最多只有两个月的芯片库存。事件揭发了中国芯片十年来颓靡不振的景况。
21世纪初是个人电脑普及的开始,中科院计算所决定先在内部研发中央处理器(CPU),龙芯应运而生,不消一年就花了1,000万研发出龙芯1号芯片。2006年汉芯造假案曝光,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的借助汉芯1号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令外界重新审视中国芯片;继而波及龙芯,龙芯先后卷入专利纠纷和抄袭风波,使其疲于应付,进一步令芯片业步履维艰。
研发芯片各有各做 欠合作令市场失效
可见,现时中国的芯片业研发有研发的做(制造商),或者企业就自行进口芯片,又或以“一条龙”作业,企业同时担当制造商,自家研发及应用芯片,形成各自为政的“乱局”,以致生产机制低效率,制造商不能从应用层面中得悉问题,改善技术,从而陷入技术差又无法改善的恶性循环中,令市场失效。
设跨工商界别部门 提高生产机制效率
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固然要提升国产芯片技术,但国产芯片是否真的如此不堪呢?其实又未必如是。如上述提到,有制造商研发出高端芯片并取得欧美专利,即代表国产制造商有能力、有技术研发到芯片,虽然这只是占一小部分的芯片,但若以政策扶植(如注资制造商以支持芯片研发),加强企业与制造商合作,相信可提高国产品牌芯片供应。
中国政府须为芯片业重整旗鼓,设立跨界别的部门,加强工商合作,制定由研发到应用一脉相承的产业政策。以日本为例,日本经济产业省(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机关性质与中国发改委相约,但运行的机制不同,以提高民间经济活力、对外经济关系顺利发展为目标,建立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紧密合作、合理调配利用资源”的“高效率”生产机制。
中国过去主要由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公布相关的政策文件,文件大多强调加快研发步伐,而忽视了工商合作,由研发过度、跃升至应用层面。因此,中国政府可借组跨部门机构,主导相关产业政策救“芯”,强化芯片制造的应用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