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美食车营运不理想 政府宜减租鼓励创业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美食车先导计划(下称计划)自去年二月推出至今近一年,政府对此做了中期检讨,发现美食车表现参差,只有3部美食车表现理想,显然政府对计划仍有很多限制,宜拆墙松绑,作最大限度的放宽。

大部分美食车营运不理想 旅发局活动收入低

计划于2016年的《财政预算案》公布,去年2月正式推出,目的开宗明义是为香港的旅游景点增添趣味和活力,为旅客和市民提供多元化、富创意和高质素的美食,其定位并非主流食肆。

撇除早前退出计划的“创意美食”和去年12月才加入的美食车,旅游事务署统计了14部美食车由开业至12月底的总收入,当中收入最多的部,总收入介乎200至250万元;有3部的总收入低于100万元;其余8部的美食车总收入介乎100至200万元。据政府统计处的资料,跟10人以下员工的外卖店/咖啡店的收入统计数据作比较,旅游事务署评估总收入介乎200至250万元的3部美食车是营运理想。

美食车除了在指定地点营运外,还可以申请参与自选旅游活动和旅发局主办的活动,增加恒常的收入。美食车营运者参与了3个旅发局主办的活动,分别是香港龙舟嘉年华、香港电竞音乐节和香港单车节,总收入约69万元,平均每部参与的美食车每天平均的收入达1.1万元。不过其中一部有参与活动的美食车“七桌子”,其营业者曾经批评,活动的营业情况不理想,而且政府宣传不足,收入并不可观。

桦得园x七桌子美食车负责人林瑞华望能参与日后政府所举办的活动,增加客路。(周景文摄)
美食车自今年2月陆续登场,惟经营者大叹生意不似预期。(资料图片)

事实上又是否如是呢?根据三个活动官方网页的简介,并不曾出现过“美食车”三字,更没有介绍过活动中会有“美食”或有美食车进驻。既然是公众能够参与的活动,不论是否单车手、电竞比赛参赛者等等,都可以到场光顾美食车。美食车营业者原本已经不能自选参与私人活动,连参与旅发局主办的活动时,政府也不借此为他们多作宣传,诚意何在?反之,政府应该在宣传活动之时,以美食车作为噱头,顺带宣传美食车,对美食车营运者而言,无疑是个最大的支援。

新田购物城将提供两个美食车停泊位。(资料图片/郑子峰摄)

场地租金“商场价” 难鼓励创业

政府明言,美食车的定位并非主流食肆,但在现时14架的美食车之中,只有8间为初创企业,但对于“初创企业”一词,看来政府的定义比较“广”,有误导市民、混淆视听之嫌。其实,在8间“初创企业”当中,有绝大部分并非“初创”,营运了好几年,而且业务已经上了轨道,例如“Beef & Liberty”、“有得饺水饺专门店”和“粤厨点心专明店”;有些更是由连锁形式的饮食集团营运,包括“鸿福堂”、“八珍酱园”和“池记”。

为什么美食车吸引不到初创企业?原因显然易见。全港共有八个场地可供美食车营业,但每个场地的平均月租近 1.7 万元,当中以金紫荆广场收取最多的租金,高达2.2万元。虽然租金包括服务费作供电、停泊位清洁服务等,但总数堪比大型商场不少营运者批评租金与人流不成正比。但政府经过中期检讨后,却无意与场地洽商,下调租金,留住现有的营运者。

14辆美食车组成联盟,冀引入不同方式,提高生意额。(资料图片)

再者,申请美食车牌照需要经过评审及甄选,但在当中的评审标准,“初创微型企业”一项只占10%,根本不能吸引初创企业。若要达至“定位并非主流食肆”的目标,政府宜透过减租或其他支援,以降低营运成本,来吸引更多初创企业,鼓励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