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星关系.观察】特朗普反复无常 李显龙重建中星关系求自保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新加坡多年来一直是左右逢源的高手。不过,李光耀逝世后初期,继任的李显龙在平衡中美之间的角力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例如,菲律宾本已放弃了执行南海仲裁案的仲裁结果,但李显龙竟冲动地陪同美日向中国施压,最后却因特朗普突然不再对此议题感兴趣而被摆了一道。李显龙近两个月先访华后访美,种种迹象显示,他已对特朗普的反复无常产生顾忌,所以转軚修补与中国的关系以求保障新加坡的利益。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左)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右)。(新华社)

李光耀在世时,虽多次警惕美国要围堵中国,但在细节的操作上,他领导的新加坡既不完全亲美,亦不完全亲中,而是利用两国互相制衡,从而争取在最大的夹缝空间中生存。诚然,在1970年代中期,新加坡和台湾签署以“星光演习”作为代号的联合演习协议,其效力维持至今。当时美国白宫的重要外交顾问基辛格,亦把李光耀视为对华外交政策的重要咨询对象。但李光耀在制定亚太地区的战略时,仍会寻求与中国合作的空间,而非独孤一味的反华。

然而,李光耀逝世后,继任的李显龙既需在一定程度上遵从父亲对华政策的遗训,亦想摆脱父亲的影子,结果导致自己上任初期异常进退失据。当中最明显的例子,是他错判南海形势,认为美国必然会在其背后撑腰,结果在新任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放弃执行南海仲裁案仲裁结果,改为寻求与中国共同开发南海时,他仍然联同美国和日本谴责中国不遵守国际法。李显龙根据有明显政治偏颇的仲裁结果向中国施压,自然引起中国的强烈不满。

李显龙在北京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其中四名常委会面,包括去向备受关注的中纪委书纪王岐山。(新华社)

但或许他更意料不到的是,在竞选美国总统期间信誓旦旦要制裁中国的特朗普,当选后不但未有把言论付诸实践,而且还在多个涉及中国利益的议题上放软手脚。结果,新加坡既得不到美国的有力支援去改变南海的势力平衡,亦与其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交恶,可谓是南海问题上的最大输家。中国先在去年大锣大鼓扣留了新加坡9辆未经登记进入香港境内的装甲车,其目的在于证明新加坡才是不守国际法的国家,后在今年疑似拒绝邀请新加坡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峰会”向其报复。

或许有部分新加坡的管治精英阶层人士认为,新加坡没有必要过度恐慌遭中国杯葛,原因是中国也有求于新加坡,而且它的经济发展早已偏重于高科技和金融等行业,故不用十分倚赖中国的“一带一路国际峰会”去推动国内的物流业。但眼见邻近的马来西亚获中国开出巨额支票签订合作协议,不少新加坡的商人也感到不是味儿,担心长此下去中国会进一步轻视新加坡的商贸利益。因此,他们想尽办法向新加坡政府施压,要求李显龙不要为与国家利益没太大关系的南海问题而得罪中国。

习近平在与李显龙会面时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是当前两国合作重点。(路透社)

李显龙选择先访华后访美,显然是知道自己在南海问题上闯了大祸,亟欲作出弥补的结果。在访华前接受新华社专访时,李显龙一改以往的作风,首次高调地赞扬中国已完成伟大的复兴,并在访华期间积极推销新加坡可在中方“一带一路”战略中所起的作用。这显示出新加坡意识到中国对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习近平亦表明在新加坡尊重中国在南海利益的前提下,两国在“一带一路”战略上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及后,李显龙在访美期间,刻意回避南海议题不谈,这既反映出李显龙对被特朗普出卖有所不满,亦希望透过实际行动让中国释疑。

的而且确,要新加坡完全放弃与美国的关系是不可能的,它批准美国在新加坡领土部署滨海战斗舰、反潜机等行动亦难以在短期内中断,但特朗普飘忽不定的外交取态,令新加坡蒙受极严重的损失,反之中国已表明,将来继续推动“一带一路”计划时,新加坡的利益会是其重要的考虑。在理性的情况下,新加报领导人应如何作出抉择,相信已明显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