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美国再筑“印太”围堵网 为特朗普访华制逆风
美国国务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周三(10月18日)突然炮轰中国在国际社会上不负责任,并且重提“印太”(Indo-Pacific)安全战略概念,声言美国与印度同为民主国家,应该共同抵御中国崛起。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三周后将首次访华,华府在这个敏感时刻释出强硬信号,无疑令这场“习特会”蒙上阴霾。
蒂勒森大半个月前刚在北京强调中美加强合作的重要性,周三他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演讲时,却把炮口对准中国,并以下周将到访的印度作“正面教材”,指控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不如印度般负责任,“不时破坏以国际法为基础的秩序”。他更指,印度未来最可信赖的伙伴是美国而不是中国,美印战略伙伴关系可形塑未来世界秩序。
特朗普政府发出威胁中国论调并不稀罕,蒂勒森的言论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他重新用被特朗普束之高阁的“价值观外交”包装“印太”战略,形容印度与美国在区内另外两大盟友日本与澳大利亚同声同气,相比之下,中美关系固然重要,但美国与“不民主”的中国“永远不会”建立与这些民主国家一样的紧密关系。
“印太”概念在美国重返亚太、印度地缘政治角色上升等因素下日益受关注,其潜台词是遏制中国的地区影响力及海洋活动。尽管蒂勒森与特朗普不和的传言满天飞,但蒂勒森最新言论与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James Mattis)早前的讲话一脉相承。白宫发言人亦指,特朗普将会在下月于越南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上,提出美国对“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区域”的愿景。特朗普政府推进“印太”战略的谋略显而易见。
蒂勒森周三在CSIS演讲前数小时,习近平于中共十九大开幕礼上表明,中国要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大角色。蒂勒森的演讲或许纯属时间巧合,却也再度说明,中美之间“斗而不破”的基本格局不会变化。“印太”战略“围堵中国”的意味,甚至比特朗普猛批的前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更甚。奥巴马“围堵中国”的工具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其范围涵盖东亚及美洲地区。但在美国退出9个月后,特朗普政府倡议另一种“围堵中国”,借助本身已存在的美日印三国合作协议,再加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传统盟友澳大利亚,将围堵范围扩充至印度洋,重新组合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方向。
不过,美国的“印太”战略成效仍充满疑问。美日印三国合作协议其实早在6年前提出,中国崛起固然让三国有了合作的动机,但与TPP相比,三国之间的经济层面合作仍然欠缺,存在巨大缺口。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外交上的反复,也为其推行这一战略自制障碍。特朗普不断“脱离”国际组织、协议等,致使其他国家与美国打交道时带着戒心,难以视其为可靠合作对象。就印度而言,早前中印边境对峙时也尝到华盛顿口惠实不惠的滋味。
回到中美关系,彼此盘根错节的贸易联系是根本决定因素,稳定合作对两国都有巨大益处,双方对此了然于胸。蒂勒森上月底在北京与习近平见面时,还在大谈要增进中美互信、加强沟通,协力应对种种国际挑战。如今他对不同受众发出处处针对中国的言论,当中不无政治作态的盘算。然而,这种“见人讲人话”的做法是否就该为外交场上应有态度?蒂勒林言论背后流露的对抗思维,更是值得警惕。习近平在十九大讲话里呼吁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绝非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