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观点】建构易行城市 不要另一个地下迷城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走入尖东站至尖沙咀站的地下通道,向错方向前进的每一步,都好像浪费了人生中重要的一分一秒。香港的地下通道虽然四通八达,却不好行。
施政报告提出要继续推行“香港・好易行”,改善行人环境;今年初,开发维园等等地下街的第一阶段咨询已经完成,希望将地下街打造成一个“有利民生用途”的地方。观乎现时香港的地下通道,都与这些理想的构思大不同,究竟何谓优质的地下街?

何谓优质的地下街?优质的通道又会否令你不再低头玩电话?(资料图片/吴钟坤摄)

线性发展的地下通道:空间的距离和距离感

有没有试过走入尖东至尖沙咀的地下通道?雪白的墙壁、笔直的通道,又会否令你迷失在这个地下城?迷失在大多数情景都不是件好事,对香港人尤甚。为什么香港人不愿多花时间停留在这些过渡的空间?问题又是否出现在这些空间的设计上?

+1

地下通道的实际距离即使不长,沉闷的设计却会令行人宁愿绕路都不想走进地底。港铁的铁路行程指南显示行人只要7分钟,便可往来香港站至中环站的行人通道,不过行人的实质感观却远比7分钟来得长。笔直的点对点,横向的扶手电梯志在输送行人,行人与地下通道的关系,就是单纯的运载物与输送带的机械化过程;即使不赶时间都宁愿靠向电梯左面快速行走,赶及离开。这样的观感反映出香港的地下通道并非依据行人的视角来设计,行人就是高速公路上的汽车,通道没有风景、缺乏地标,直线的流程输送行人就是现时地下通道的主要目的。于是,地下通道便成了一式一样的呆板设计,沉闷无比,行人更易迷失。对大多数香港人而言,通道的实际距离虽然不长,距离感却甚远,地下通道与行人之间都不值得产生关系,因为通道上根本没有让行人留下的引力。

颜色、英文数字、地名就是地标?

地下街道“赶客”的主因,是地下本来就是一个密封的空间,又缺乏容易辨识的地标。即使香港地少人多,地面的山峦大厦都可以是指向地方的标记:太平山、IFC是港岛;狮子山、ICC是九龙。就算是已经消失的大厦,城市仍留有它的记忆,在小巴上大叫一声“大丸有落”也没有违和感,又或如旺角西洋菜街、通菜街、花园街的街道架构甚相似,但街道上的店舖已经是最隹导航系统,行人不易迷失。

现时香港的地下通道最缺乏独特而固定的地标。将街道搬到地底,通道上的设计受物理限制,既没有摩天大厦也没有奇形怪状的山石予我们辨认,在自然光不能透入封闭空间的情况下,地下通道变得沉闷、局促,地表与地底的差异更明显,行人失去行走的耐性。现时港铁地下通道可供行人认路的方法有三种,包括颜色、英文字母及数字、地名。例如通道上红色是荃湾线,紫色是西铁线;A出口是兰桂芳,B2出口是油麻地戏院,不过出口以外,通道与通道的空间又缺乏令人辨识,甚至“上脑”的固定标记,早前01社区报道中的李小姐便直言尖沙咀站的车厢长期站满人,月台的站名根本没用,色彩却是显然易见的标记,可见月台固定的颜色反而是行人唯一可以依赖的指标。

上述的报道同时勾勒出广告泛滥的问题。恒常撤换的广告并非可靠的地标,今年九月,尖沙咀站为了配合保险公司卖广告,将本来红色的墙身换成蓝色,令人认错站落错车,由此可见车站固有的视觉元素已经是途人的导航方法,更是建构地方感的重要元素。同时,通道上的广告资讯纷扰,变成视觉噪音,例如香港站到中环站的地下通道,墙上总是布满巨型落地大海报宣传各式商品,地标名称被洪水式的广告资讯冲走。资讯泛滥同时做就“低头族”问题,地铁里尤甚,途人甚至塞上耳筒听歌,将自己与身处的环境完全隔绝,对外界必须麻木。若然地铁内有风景、没杂音,低头族大可以“擡起头做人”,欣赏沿途风景。

崇光百贷已经是铜锣湾的地标, 你又有没有试过相约朋友于崇光门口等?(资料图片/吴炜豪摄)

优质地下街需要怎样的地标?

颜色、字母、地名变得不可靠,因此地下通道需要有固定的地标,例如商店。地下通道不一定是点对点的设计,通道之间更可以延展出不同的商店街,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便利的购物空间。观乎现时港铁的地下商店的最大问题,是连锁式的店舖过多,站与站之间的独特性被大大削弱,一式一样的商店实难以标示地下通道的方向。加上现时的地下商店以过渡用途为主,不设座位的大家乐、吉野家便是明显的例子。商店的设计不鼓励行人停留和交集,于是便不能制造类似“崇光百贷”、“先达广场”等等具特征意义的地标,店舖一样的比例亦无助张显各店的独突性。地下空间的发展不应规限于通达用途,香港的地下街道应从建构固定、具特色的地标开始,打造地方感,令途人不再惧怕四通八达的地下城,迷失都可以是一种丰富视觉经验的乐趣。

地下通道规划与管理,责任谁属?

根据区议会文件显示,现时车站工程是由港铁公司及相关政府部门负责,参考过往案例,政府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例如西湾河居民曾要求将爱信道行人隧道连接港铁西湾河站,以纾缓太安楼人流,运输处亦曾向港铁提出有关建议,但港铁以西湾河站使用率偏低与技术困难为由,反对兴建。然而,规划地下通道的考量点不应只看使用率,能吸引更多行人使用、疏导路面空间才是优质地下通道的本意。根据《香港铁路条例》第55条,铁路处所及运输交汇处都属于公众地方;港铁在发展地下通道时,应以公众利益为依归,而作为港铁最大股东的香港政府,更应以实际行动施压,规划出便利社区的行人设施,令香港不论在地面抑或地底都做到真正“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