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社工的邵家臻
自从于香港浸会学院社工系毕业之后,邵家臻一直活跃于社会,紧贴时代脉搏。先是90年代在荃湾做社工,踏入2000年后又转到天水围“执仔”,一度成为传媒报道中的天水围问题专家。前线的经验令他很早已能道出“天水围最大的问题便是天水围,政府当年规划失当⋯⋯令元朗成为全港虐儿虐待配偶、家庭问题及综缓第一,政府肯定是亏欠了所有元朗区及天水围居民。”
由资深社工和文化评论人到重返浸大社工系执教鞭,邵家臻涉猎的范围不只是青少年和天水围问题。他曾经找来周秀娜支持最低工资33元,又关注国民教育科。2011年循社福界成为特首选委之后,他对政治的参与有增无减,甚至踏上“占中十死士”之路,并循功能组别进入了立法会。
2016年至2020年出任立法会议员期间,邵家臻提出过检讨综援计划动议,更获51名跨党派议员赞成通过;检讨院舍条例与整笔过拨款政策的建议获政府答允,推动政府由拒绝处理到愿意处理。
邵家臻因为“占中”而于2019年4月被判囚八个月,这一方面令他缺席了街头骚乱最激烈的时期,另一方面令他的关注自此转向在囚人士的权利。不论是他有份施压,抑或惩教署的自发检讨,最终监房的菜单有所改变,囚中又加装了牛角扇,并安装较通风的新式闸门及窗户。囚权组织“石墙花”成立不到一年即解散,邵家臻对在囚人士的支援却未曾停止。终其一生有过许多身份,但邵家臻始终扮演着社工的角色,对弱势权益的关心毋庸置疑。
社工应该是推动社会改革的中坚
事实上,社福界议员由张超雄、张国柱到邵家臻,都鲜明地追求公平正义、民主自由。香港的社工界除了长年服务社会之外,不少都抱着一定的政治理念,甚至有反体制的倾向。就好像香港的宗教界也出了不少关心弱势、为基层争取权益的人物,诸如为无证儿童争取香港居留权的神父甘浩望、曾经争取成立东区医院的牧师朱耀明。纵然2019年的社会骚乱期间,一些人被群众压力和时势牵着鼻子走,甚至成为违法示威者的一份子,但这只反映了社工和宗教界并无超然的能力,免受躁动的民粹主义影响。
我们不但无法否定这些人为香港进步扮演过积极角色,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社工和宗教团体仍然在为香港的进步而努力,希望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毕竟向政府、建制争取权益,本来就不是反政府、反政权的同义词。五年前的骚乱虽然令人一度迷失方向,但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从来都是香港所需要的。而在其中,一些敢言、进取的社工和宗教团体就是香港特色的重要部分。之前如是,现在仍然如是。
香港过去的成功有赖许多人的努力,有社工和宗教界的付出,有工商界的贡献,有专业界别的知识和才能,也有公务员团队的廉洁奉公,以至泛民和建制派都各自发挥过不同的作用。提出任何批评都不应该是为了撕裂社会,更加不是要令香港内耗,令香港人对立起来。这样的错误已令香港错失过多年光阴,以至真正的改革乏人问津,发展停滞不前。现在历史既然已翻过一页,我们就应该将焦点放在改革,就好像社工专心服务市民,为社会作出贡献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