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促销电话滋扰严重 政府从严立法禁绝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加强规管人对人促销电话咨询于本年5月展开,将于 7 月 31 日结束。促销电话的问题由来已久,有调查显示,香港平均每日的促销电话已达400万个,对市民造成极大滋扰,当中不少更牵涉诈骗等违法行为。近年来,纵然政府推出数项措施,却是成效不彰。咨询报告显示,一共有86%市民支持政府扩大规管促销电话,在咨询过后,政府必须听取公众、专业人士意见,推出有效方案,根治问题。

政府现就人对人促销电话的规管进行公众咨询,至本月底结束。(Pixabay)
苏锦梁指出,现时社会对规管促销电话的意见不一。(李伟欣摄)

咨询报告三个方案 社会盼从严立法

面对日益严重的促销电话滋扰问题,政府启动咨询程序着手处理,值得肯定。而在是次咨询之中,政府一共推出三个方案,当中包括由个别行业设实务守则自行规管;透过应用程式拦截;以及透过立法设立拒收讯息登记册。根据咨询期间收到的意见,大部分市民、以至私隐专员都倾向立法处理。

然而,亦有论者指立法解决不了问题。因为在立法后,政府也只能够规管在本港打出的促销电话,对于规管境外促销电话,成效却存疑。结果只会造成本地的电话促销从业员失业,而促销电话的营运商,很可能将业务运作搬到其他地方例如内地,继续经营,结果只会打破本地人的饭碗,却难以解决根本的问题。

不少市民因收过不少诈骗及推销电话,而拒听“3”字头来电。(资料图片/龚慧摄)

外地来电纵难截 立法规管仍有作用

无可否认,不少促销电话甚至诈骗电话,都是由境外打来,原因相信是这些地方的人力成本较低、法例宽松,不肖商人为节省成本,由是将业务外移。再加上外地公司可用VoIP等技术更改来电显示号码成为香港的2、9字头,市民根本难以分辨这些促销、诈骗电话是由本港还是外地来电。

虽然立法监管存在技术上的难处,但在规管促销电话的问题上,立法仍是不可避免的一步。首先,根据业界资料,现时香港约有3,500个电话中心,数量不少,若然立法进行本地规管,至少能够在短期内减少一定数量的促销电话。长远而言,政府也可以在拒收登记册方案的基础上加强罚则、另立法例,进一步打击违法促销。

至于如何应对来自外地的促销电话活动,现时咨询报告可谓乏善足陈。对此问题,政府必须找出问题的根源。事实上,政府可在立法订立拒收名册的同时,将刑责推广至推销电话的最终受益者,也就是雇用外地电话促销商的本港公司。按理说,若然向名册内的市民促销属违法行为,委托促销商滋扰市民的本地公司就要负上更大责任。若然政府能够将刑责扩充,并订立严厉罚则,便可以从源头上打击促销电话,解决境外促销的问题。

警方指过去数年本港整体犯案有下降,但诈骗案有上升趋势,而电话诈骗案较为显著。(陈惠娴摄)

订立拒收名册 将刑责及至“受益者”

或者会有人质疑,这种做法是否合法?其实这种惩处促销广告受益者的做法,有实际例子可以借镜,就是食环署早前展开清理易拉架广告阻街的行动,直接票控易拉架上商业广告的受益者,令易拉架阻街问题收敛。对促销电话的监管,也应该参考这个例子。

随着咨询即将完结,政府必须明白到,公众对促销电话已经感烦厌,当局要订立更严厉的法例规管,让市民耳根清静。须知,现时不少市民已对促销电话常见的3、5字头电话号码诚惶诚恐,甚至有市民以为医院的来电是促销电话而拒接,因此错过与临终亲人见面的机会,终生留憾。既然促销电话已成为一个困扰市民、为社会不断添烦添乱的问题,政府就必须订立有效的法例,以市民大众的利益为优先,严厉执法,绝不能再让问题耽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