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高铁一地两检 港府莫霸王硬上弓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港深广高铁原订明年第三季通车的时间临近,政府在周二(7月25日)召开发布会解释一地两检方案。虽然新一届政府对这个问题所展现的态度,相对梁振英政府圆融得多,但却始终不能掩盖一地两检问题的高度争议性。由议会以至公众,对一地两检的实施仍有相当多的疑问甚至疑虑,特首林郑月娥应该尊重民意、谨慎行事,若只图“霸王硬上弓”,势必因快得慢。

政府公布高铁一地两检方案。(卢翊铭摄)

政府推销手法纵圆融 未减一地两检争议性

就现届政府推销一地两检方案的手法来说,林郑月娥似乎汲取了过往的教训,做法相对圆融。在曾荫权当特首的年代,立法会审议高铁拨款时,政府自恃建制派“够票”支持便强行通过,虽然高铁项目上马,但却掀起社会冲突,更令不少市民对高铁、一地两检产生极大疑问。

及至梁振英年代,高铁进度落后,多次超支,几年来一地两检进度拖拖拉拉,含糊不清,加上梁振英刚愎自用,将高铁超支拨款申请在议会硬闯关,不但没有检讨政府对高铁工程的监管失职,反而责怪泛民主派议员拉布拖延议事,公众难免对高铁,以至高铁的一地两检问题,产生更强烈的负面观感。

香港社会因为高铁问题几经折腾,加上去年底西九故宫问题闹得满城风雨后,林郑月娥似乎已从中吸取了一些教训,明白不能事事摆硬。她在周二早上谈及一地两检问题时,表明愿意继续深入社会,向市民和立法会议员解释和讨论方案,希望重建社会大众对特区政府信心;此外,一些市民曾担心政府会就此寻求释法,不惜冲击法治也要强推一地两检,但律政司长袁国强亦表明不会提请释法,这个说法亦释除了社会上一些疑虑。

>>>【一地两检】高铁西九站往广州南48分钟到达?记者实测结果是……<<<

民疑其来有自 政府要赢市民认同

惟正如上文所述,高铁工程不断超支超时,早已令不少市民闻“高铁”二字便生厌,加上一地两检问题触及最敏感的一国两制、高度自治问题,且一些个案例如铜锣湾书店事件,部分港人担忧一地两检会否等同中门大开,内地执法者可肆无忌惮越境执法。何况在政府举行记者会解释一地两检运作时,民主派议员已群起反对,指一地两检不符一国两制及《基本法》,在在反映政府的推销手段虽然已较为圆融,但要平息有关争议,获得议会以至社会认同,仍有相当远的路要走。

因此,政府必须做的,是继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向议员解释一地两检的问题。特别是泛民议员提出,今次以基本法第20条,即由中央政府向港府授权,把西九总站的部分楼层划为内地口岸区,有可能不符合基本法,甚至是等同“自阉”。

因快得慢前车可鉴 尊重民意至为关键

诚如港大法律系教授陈弘毅指,这是一个“创新性”的办法,过往社会亦鲜有讨论,议员或要再花一些时间研究、消化这个方案。政府应该继续持开放态度,保持与议会内各党派、包括泛民主派的沟通,争取其支持,莫试图自恃在议会内“够票”便强行硬闯。否则一地两检的讨论势必脱离法律、实务层面的讨论,回到梁振英时代般的政治化对撼状态,如此政府纵使有理,也只会有理说不清,甚至如过往的版权条例修订,以至医委会改革般,在近乎杀红了眼的政治角力之中,破局收场,强推的结果,势必因快得慢。

高铁香港段预计2018年第三季通车,目前工程已完成9成。(资料图片/卢翊铭摄)
2009年下旬,港府推动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计划,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项目最终获立法会通过,但其后多次出现延误及超支等问题,其中有关一地两检的争议仍未解决。图为2010年1月15日,数百名反高铁示威者在立法会财委会完结束后包围礼宾府,要求与行政长官曾荫权对话。(Mike Clarke/AFPAFP/Getty Images)

但更加关键的是,一地两检涉及极为复杂的法律以至宪法概念,既然政府多番强调,其他国家皆能从法律层面解决一地两检问题,但市民对此仍有极大疑问,而观乎本地对于此问题的法律讨论,不外乎由不同政治阵营的学者各自表述,继续下去也未必能够释除市民对一地两检的法律疑问。既然如此,政府大可邀请获法律界认同、有信誉,且曾经处理外国一地两检问题的国际权威法律专家意见,检视港深广高铁一地两检方案的法律问题,并尽量深入浅出地,以法律角度向香港市民解释个中争议,将有关事情由政治争议,带回法律讨论。

政府预计高铁明年第三季通车,立法安排最迟需要在明年年中拍板,时间其实非常仓促。如果政府有信心跟中央落实合作安排,并力争在时限内完成立法工作,就更应该正面面对立法会议员的质疑、设法向市民有理有节地解释。若如梁振英般,只会一味怪议员、公众太政治化,回避议会、社会的疑问,甚至再图霸王硬上弓,绝非真正解决问题争议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