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不倒抑或骂不到
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喜欢用浅白的语言。美国是胖虎,但他不是大雄,现在他亦不是蠢过只猪。“不会的,对我而言没所谓,但当然我不希望别人这样说。”司长以己为例,无非要表明23条立法并没有禁止市民批评政府,官员亦要有气量,欢迎社会上的不同意见。
“如果大家理性理解法律,都会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无谓担心,自己吓自己。”林定国虽然用浅白的语言,但不代表与普罗大众一定connect。坊间看见报章每篇评论都加上“绝无意图煽动憎恨”,身兼律师的立法会议员自我审查社交平台,忧虑岂是无的放矢?官员有时联想力丰富,几个“从而”就把问题说得很严重,几句批评就想到了社会骚乱。就连几份旧报纸,身兼资深大律师的行政会议成员也奉劝最好丢掉,避免瓜田李下云云。如果电台节目主持人信心笃定,又何须向司长表示希望每位政府官员都有接受别人意见的气量?
接受批评既要气量,也要自信。邓小平先生四十年前向港澳代表说,“我们不怕他们骂,共产党是骂不倒的。”这就是自信。现在香港有了《香港国安法》和《维护国家安全条例》,政府官员有没有同样的自信,说“我们不怕他们骂,特区政府是骂不倒的”?动辄剑拔弩张,事事严正驳斥,这样的政府就不是骂不倒,而是骂不到了。
法律不但不禁止批评政府,政府更加要欢迎不同意见。这不是个别官员有没有的雅量和自信的问题,而是多数批评都能够令政府考虑得更全面,政策更周全。特首李家超引入红队概念,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预先提出批判和反对,正是出于这个道理。为什么垃圾征费要先试先行?这不应该是为了拖延不做、不了了之,而是在过程中聆听意见,包括批评的意见,继而修订方案,令政策更臻完善。
所以香港社会是否可以畅所欲言,特区政府是否欢迎批评、接纳不同意见,不只关乎香港是否保持既有特色,更影响香港特区的良政善治。没有坊间的批评,下情不能够上达,官员怎会知道政策考虑不周,小商户面对怎样的困境,小市民生活环境如何?中国共产党视脱离群众为最要警惕的危险,特区政府岂不也是这样?国家主席习近平形容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变得更好,政府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前提当然是官员直面社会民情,广纳百川。
香港现在或许未算是百废待兴,但至少也在逆水行舟。零售旅游不振,金融大不如昔,货运物流下滑,市民如果只是骂官员蠢过只猪,大概已经值得庆贺,总比哀莫大于心死为好。对于每一句批评,每一个意见,林定国相信政府所有同事都有能力和气量接受。社会同样如此希望,纵然未必有的司长那样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