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向好,但坊间执笠成风?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举办多项刺激本地消费的活动, 并会宣传全港各区的特色, 推动本土经济及本地游的发展”;“举办一连串主题节目和推广活动, 以发挥香港现时在购物饮食等方面的优势”;“举办高层次的商务会议,让国际商界领袖云集香江”;“恢复本地及国际社会对香港的信心,促进商贸及本地消费,吸引海外商人来港经商”⋯⋯

以上所说,并非现在、2024年香港拼经济、搞盛事,而是21年前、2003年香港政府为了重建经济活力而做的事。

那年政府动用10亿元,“在本港、国际及内地展开全面的活动,恢复香港的清誉,并重建经济活力”。

政府邀请了利物浦来港作赛,以及中国篮球国家队联同美国NBA球星姚明来港。旅发局推出了“香港欢迎您”主题,在两个“好客月”期间选定一天为“好客日”,邀请全球业界和传媒代表来港,参与连串大型瞩目的盛事,为香港营造宣传效应。还有2003福布斯美国行政总裁论坛,以及2004福布斯全球行政总裁会议,都成功争取在港举行。

盛事无法一一尽数,但与如今所见,不无相似。“艺术三月”有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国际潮流文化盛事ComplexCon等,商务方面有“裕泽香江”高峰论坛、世界合一论坛,以及Milken Institute举办的全球投资峰会,周末刚举行了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则是体育盛事的代表。

此外,特首李家超预告4月多个大型国际会议展览会将接连登场,例如香港贸易发展局的香港国际春季灯饰展、数字经济峰会、香港国际创科展等,将带动住宿、餐饮、零售、娱乐等行业的经济活动,令多个行业受益。

所谓“桥唔怕旧,最紧要受”,2003年香港成功从谷底反弹,经济重拾增长,可以说是现在我们对的信心基础之一。特首亦提到,机场客运量“预期今年底能完全回复至疫情前水平”,“从宏观来说,香港未来的经济发展是正面的,例如我们预测将来的经济增长是介乎百分之2.5至3.5之间”。

不过坊间的感觉似乎是另一回事。市民排队买“两𩠌饭”、“10蚊饭”,30万人在网上加入“执笠关注组”,基层尤其要“锡住荷包”,用不同方法减省十元、八元开支。正面角度看,这反映了香港人有创意,懂得灵活走位。但另一个角度看,这是否代表市民挣扎求存,甚至面临“贱物斗穷人”的紧缩日子?

尤其要记得的是,过去两年香港没有如欧美社会般物价大幅上涨,一个重要原因是楼价下跌,减轻了部分人的住屋成本。但在2月财政预算案宣布撤辣后,楼市已经重拾升轨,加上过去一年的租金持续上升,可以预期市民的住屋开支又再增加。结果会否是香港人一方面每月花两万供楼或租楼,另一方面只能排队买“两𩠌饭”、“10蚊饭”?这样还是不是“开心香港”,市民还有多少心力可以生儿育女、享受天伦之乐?

“桥唔怕旧,最紧要受”的另一面意思,也就是方法最忌不奏效。香港的地租成本在过去廿年累升太多,很多餐厅和小店大半个月的生意都是白做,打工仔出粮即扣减了一半,这也是为什么北上如此吸引,而同时南下人流不多。北上不是香港市道差的原因,而是经济结构不健康的结果。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下,如果仍然只是搞盛事、办展览、做宣传,“桥唔怕旧,但受唔受”?不只香港人要“食脑、有桥”,政府更要勇于面对改变而改革经济,带领香港冒出新优势、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