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路政署昨称临时填海无违许可 环境局:仍须调查

撰文: 陈润南 赵振龙 陈凯敏
出版:更新:

《香港01》昨日(20日)揭露机场岛东南边的香港接线填海工程,惊现海堤崩塌,形成一个面积达18个维园足球场大的“新填地”。路政署署长同日举行记者会否认隐瞒,已跟环保署沟通,工程符合宪报规定及环境许可证要求,“无需要将已克服困难,特别向外公布”。
然而,《香港01》记者今午追问环境局局长黄锦星,该工程出现临时填海区及是否非法填海,对方却称目前仍在了解工程有没有违反环境许可证规定。
前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邹桂昌确认未有获知会海堤崩塌事故;前环咨会成员刘祉锋批评路政署失职,认为环保署需将该工程改动咨询环咨会,又指目前环保署是后知后觉。

刘祉锋批评,环咨会有必要获知会崩塌事故及加固工程,他批评路政署未有尽责公布事故及影响。(梁鹏威摄)
港珠澳工程仍符合宪报规定及环境许可证要求。(2017年2月20日黄昏)
路政署署长钟锦华
“要拿多些数据,看审批了的环境许可证及环保法规有无违反。”(2017年2月21日下午)
环境局局长黄锦星

黄锦星今午出席活动后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环保署对工程会有合适巡查及监测数据,就事件环保署会与相关部门接触及跟进,“要拿多些数据,看审批了的环境许可证及环保法规有无违反。”记者再三问及环境局是否知情,黄锦星以“我谂你问的是一个细节”为理由,没有正面回应,对是否非法填海表示是言之过早,“我们环保署会接触相关单位,搜集更多相关资料数据,看看有否违反的情况,暂时看不到你所说的情况。”

而被路政署指“早已沟通过”的环保署回复时,却未有回应何时获路政署知会海堤崩塌以及改用“临时堤脚荷载平台”填海,但表明正与路政署及有关承建商作出跟进,索取资料以助调查有否违反环保法例的情况。换言之,与路政署昨日说法并不一致。

记者翻查环咨会的会议纪录,2014年事发至今未见到有任何关于香港接线填海工程出现海堤崩塌,或加设“临时堤脚荷载平台”的资料。记者致电时任环咨会委员邹桂昌,对方确认环咨会只讨论过较早前被揭发过的人工岛“飘移”事件,但未获环保署通知今次香港接线填海工程的事故。他指暂时未有详情,拒绝评论环保署做法是否合适,但就指如果确实如路政署署长钟锦华所言,工程仍未超出环境许可证的工程范围,就认为“可以讲得通”。

黄锦星也是出名的“悭神”。(张浩维摄/资料图片)

刘祉锋:路政署未有尽责公布

曾有份审批港珠澳大桥工程的前环咨会委员刘祉锋批评,环咨会有必要获知会崩塌事故及加固工程,他批评路政署未有尽责公布事故及影响,事后才称“已克服问题”,他形容是“自己做功课,自己话做得唔错”,是误导公众。而负责审核工程有否遵照环保许可证的环保署,亦未有做好监督工作。他指环咨会作为法定组织,需要评估工程进行期间对环境影响,因此即使如路政署称加固工程只属“临时性质”,亦需要知会环咨会。他指加固工程涉及填海,属于较大的工程改动,可影响附近海豚栖息地及海底生态,必须向环保署及环咨会交待,如果发现影响过大,并难以缓减,环保署甚至应暂停工程。

港珠澳大桥工程香港段工程涉及填海,政府一再强调非常重视减低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除了采用不浚挖式填海技术,以免挖掘淤泥污染海洋,更于环境监察办事处网页上载工程项目的环境资讯予公众查阅,当中更有不少环境监察数据,公布工程期间施工地段的空气质素、噪音、水质、废物管理及生态资料。

记者将港珠澳大桥香港接线填海地段于2016年7月的最新卫星图片,与路政署2011年呈交立法会之施工图交叠,比对下发现突出一个面积达18个维园足球场的“新填地”,伸延向海岸(见红线位置)最长处竟接近90米。(香港01图片)

环境监察报告未有提及崩塌

不过,记者翻查环境监察办事处就香港接线填海合约每月公布的环境监察报告,在海堤崩塌前后,不论是每月数次的实地考察,或水质监控等部分,均未见提及海堤曾经崩塌,亦未有提及达18个维园足球场大小的“新填地”或多个小沙洲突然出现;反而多次提及施工地点海上有油污,甚至连海上隔泥网有空隙等仔细问题,都有提及。每月环境监察报告由工程承建商中国建筑,委托独立顾问彼安托亚太顾问有限公司负责。

香港海豚保育学会学术顾问洪家耀表示,如环保署早已知悉事故,有责任提醒路政署加设“临时堤脚荷载平台”须重新通过环评制度。他以中环湾仔绕道工程作例子,该工程同样有临时填海,一样需要通过环评制度批出环境许可证。他指港珠澳大桥工程出现多次严重事故,连带令人对三跑工程亦失去信心,环保署及环境局尽快交待。

港珠澳大桥香港接线一段填海区,疑出现倒塌,图为倒塌而生的“新填地”。(钟伟德摄)
港珠澳大桥遭遇迄今最严重工程失误,运房局及路政署却含混其辞; 《香港01》欢迎工程各界报料,提供消息、一同监督,身分绝对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