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斌|从两会热词“整治内卷”和“投资于人”看两会精神

撰文: 李民斌
出版:更新:

李民斌专栏

如果要评选今年两会的热词,相信不论以何种标准,“整治内卷”和“投资于人”都会入top 10。这两个热词,体现出两会精神所包涵的建设健全市场和加强民生导向理念。

先说“整治内卷”。去年7月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竞争,此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今年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习主席参加代表团审议时更再次强调要主动破除“内卷式”竞争。

“内卷”是零和博弈

所谓“内卷式”竞争(政府工作报告英文版翻译为rat race competition),是一种不理性的竞争,是零和博弈,不但卷不出创新成果,还对企业有害无益。例如“卷价格”这些做法会引发负面效应,不单挤压企业利润空间,从长远看,更会影响市场健康发展,甚至制约产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之间也存在“内卷式”竞争。例如在招商引资中,不是因地制宜,而是比拼土地价格、税费减免、补贴规模,违背市场规律,造成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

主动破除“内卷”,本质是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由市场来配置土地、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创造更加公平和有活力的统一大市场。从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角度看,这是优化市场环境、推动公平竞争的有力举措,让企业跳出打价格战、同质化竞争的恶性循环,集中精力于创新产品、提升质量,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投资于人”乃明智之举

再来看“投资于人”。以往我们更多强调的是“投资于物”,例如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建设,或机械设备和大科学装置等,这类投资对拉动经济往往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投资于人”则是要把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放到人才培育和发展之上,加强人力资本建设,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社会。

“投资于人”体现出国家宏观政策鲜明的民生导向。人民收入提升,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就业情况改善等,均能有效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畅通循环,提振经济。通过打通人才、产业、消费的循环链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内地经济从高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投资于人”绝对是明智之举,这可以从DeepSeek为代表的科技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得到印证。中国科技近年迅速崛起的最大秘诀,是有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尤其是理工科人才储备充足。数据显示,单是2020年内地有超过350万名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居世界第一。

一手“整治内卷”,建设健全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一手“投资于人”,提升生活品质,培育一流人才。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热词、新词作为学习两会精神的切入点,加深了解国家未来动向,并更好地抓住最新发展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作者李民斌是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东亚银行联席行政总裁。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