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玉欢|施政报告回望与前瞻

撰文: 江玉欢
出版:更新:

江玉欢专栏

再过几日,行政长官将发表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各界充满期待。前两份报告分别以《为市民谋幸福 为香港谋发展》和《拚经济谋发展 惠民生添幸福》为题,“发展”和“幸福”成为延续两年的关键词。日前,李家超在国庆酒会中明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团结各界共同推动香港由治及兴。可以预见,“改革”、“经济”及“民生”或将成为新一份施政报告的重点。

冀有长远性的政策论述

在上一份施政报告中,政府针对经济、土地房屋、医疗、福利、教育、青年发展等多个范畴设立共150项KPI。根据公开资料,大部分KPI都依时甚至超前达标,另有一些项目还在有序进行中,例如“邮轮旅游经济发展行动计划”、设立全新综合基金平台、公布《香港旅游业发展蓝图 2.0》及《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等,期望有关部门加快进度,以免旧数未清又添新帐。

回顾过去两年的施政报告,虽然政府提出了不少务实措施,应对当前社会面临的挑战,但其施政目标仍然过于倚赖各部门提交的清单式管理。尽管KPI作为监管工具能够有效推动各部门的工作成效,但其欠缺整体性和协同效应。政府真正的挑战在于,在制定KPI时应展示出更为完整而系统化的政策论述。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政策真正触及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根本问题,并具备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这不仅关乎政策本身的成效,更涉及到如何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处在转型关键期的香港,特区政府需及时调整施政思路,制定更宏观、更高层次和更长远的发展策略,确保香港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保持其独特的优势和活力。

转变经济发展观念

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提振经济的政策措施必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香港总体发展态势相对平稳,但地缘政治紧张、全球供应链波动及利率前景等多重因素,为本港经济复苏和楼股走势带来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拼经济”亟需转变经济发展观念。

香港经济长期依赖于金融、贸易和房地产等传统支柱行业,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极易受外围环境的影响。过去两年,本港经济内生动力不足的状况,暴露了这一结构的脆弱性。特区政府近年大力推动创科等新兴产业取得了一定初步成效,但要将其真正转化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和支柱产业,仍需要时间去耕耘与积累。

当前,香港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必须进行深层次的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才能够在全球竞争中保持优势。在这一过程中,香港要发挥“蒸鱼精神”,深度挖掘和提升自身优势的同时,更要在改革中锐意进取,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开拓新增长点和机遇。值得注意的是,政府不宜采取“撒胡椒面”式的政策策略,试图面面俱到,而应聚焦于能够真正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尤其在零售业、餐饮业和建造业等行业低迷的状况下,政府须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充分利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促进产业多元化。这不仅是应对短期困难的必要举措,亦是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几年,市民对未来经济前景感到迷惘忐忑,这并非无的放矢。期待政府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能够更加坦诚地向市民阐明经济的短、中、长期目标和策略,为香港的经济前景描绘出清晰而可持续的蓝图,重塑市民对未来的信心。

更高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工作历来是每年施政报告的重头戏,直接关系到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众多民生议题中,房屋问题尤为突出,是香港社会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之一。解决房屋问题,政府必须突破传统思维,果敢推动宏观房屋政策的深度改革。

加快公共房屋建设,满足基层市民“住有所居”的基本居住需求,毫无疑问是当务之急。现时香港仍有逾20万人蜗居在不适切住所中,政府去年成立“解决㓥房问题”工作组,彰显出对“告别㓥房”的决心,期待特首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中详细交代攻克㓥房问题的全面策略。此外,政府在建立土地储备、增加人居居住面积、缩短公屋轮候时间、完善置业阶梯以及提升住房品质等方面,应展现更大的魄力与勇气。让所有市民看见“上楼”的希望,使住房成为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动力,而非阻力。

潜藏在房屋问题之下的,是更为深刻的贫穷问题。根据乐施会最新发表的香港贫穷状况报告,截至今年首季,本港贫穷率为20.2%,逾139万人处于贫穷状态;最富裕与最贫穷群组收入差逾80倍。香港贫富悬殊及长者贫穷问题愈发严重,再次为社会响起警号。贫穷并非仅是收入的匮乏,更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多重资源失衡分配的结果。贫穷所引发的问题,涵盖医疗、住房、照顾者支持及就业等多个领域。若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最终将演变为广泛的社会问题,甚至可能成为根深蒂固的结构性困境,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构成深刻威胁。希望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政府不仅要提出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还要有一套系统的扶贫策略、路线图及目标。

在香港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政府肩负著深化改革、振兴经济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使命。这是政府官员们的主观愿望,亦是广大市民的切实期盼。市民的诉求和期待非常朴实,他们渴望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和亲身体会的变化。实事求是,并非仅仅在施政报告中列举众多措施和KPI,而是让市民直观感受到生活的改善和踏踏实实的“幸福感”。

展望新一份施政报告,期望政府拿出更具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政策举措。正如夏宝龙主任所强调的“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积极稳妥推进各领域改革”,这是对当前香港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更是解决房屋、青年发展、医疗及安老等痛点难点问题的明智指引。我们希望政府能够擘画出一幅改革蓝图,胸怀大局、深谋远图,令“让广大市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愿景照进现实。

作者江玉欢是立法会议员(选举委员会)、执业律师。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