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香港基金|踏上AI 浪潮 助力中小企科技升级
团结香港基金专栏|水志伟、麦颖聪、何皓旸
政府将于今年稍后公布总值30亿元的人工智能资助计划详情,支持研究机构和企业利用位于数码港新建成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及于人工智能的推广和应用。这是政府首次有针对人工智能的资助计划,意味着本地人工智能发展将进入新阶段。人工智能是近年香港创科发展的焦点之一,可望为不同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科技的更新迭代亦为社会带来不同挑战。不少人认为打工仔要提升自身技能,避免被人工智能取代。事实上,不少企业亦面临科技升级转型的挑战。香港要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创科中心,其中一个关键在于能否帮助大中小企业善用这一革新技术。
掌握人工智能 激发企业生产力
近年各行各业积极发展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原因是这项科技对生产力的巨大潜在回报。在最近一份由亚马逊在本港进行的市场调查中,受访雇主认为人工智能可为机构带来高达40%的生产力增长。 相比以往的数码科技,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它不需依赖人工编程,而能够透过大量数据自主学习最优化的工作流程。因此它可以灵活地应用于不同的工作场景,包括一些以往难以透过编程自动化的领域,如人脸识别、翻译等。最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如名气最大的ChatGPT-4、Sora 等,更将可自动化的范围扩展至文字、影像制作等创意领域。这些特点让人工智能能够广泛地使用在不同行业之中,通过取代繁琐的工作流程,从而大幅增加员工和企业的生产力。
本港不少大企业已经紧贴这股趋势,例如不难发现在各大银行的零售业务中人工智能的踪影,包括智能客服聊天室、开户时的身份验证、诈骗侦测等。然而对于中小企业,要大规模应用人工智能应用仍然相当困难。不少企业即使了解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但是缺乏相应的资源进行科技升级。根据早前汇丰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虽然88% 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发展会带来新商机,但只有三分之一表示熟悉相关技术。 除了对新科技认知不足以外,人才培训和人工智能系统的投资开发也是中小企的两项痛点。正因人工智能可观的经济回报,我们更需要加强支持中小企运用这项技术,让中小企在科技浪潮中保持竞争力。
加强政策支援 缩短科技“适应期”
一般而言,新科技从发明到普及化往往需要一段 “适应期” 。企业需要时间探索如何将新科技整合到现有的生产流程之中,并通过对人才和配套资产的充分投资,使其发挥出最大的生产力效益。人工智能科技也绝非例外,其快速普及化的关键正是为资源较少、试错成本较高的中小企业尽量缩短“适应期”。
在人才培训方面,政府可以鼓励中小企员工进行在职科技培训,减低企业在市面搜寻人才的成本。在现行的“新型工业化及科技培训计划”之下,政府以2:1的配对形式资助企业员工进行包括人工智能的高端科技培训,最高资助额为每年50万元。我们期望年底公布的“人工智能资助计划”会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支持,让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取所需的科技人才,帮助他们将新科技整合到现有业务之中。
其次在投资开发方面,政府可以为人工智能公司提供更多服务中小企的诱因。由于技术对数据和算力的需求庞大,中小企自行投资开发人工智能系统的门槛较高,更普遍倾向购买市面上由科技公司提供的人工智能服务。现时,市面上如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所提供的“初创及中小企业专门技术协助计划”和香港生产力局的“技术支援咨询服务”,以较相宜的价格为中小企提供一些现成的人工智能服务和相关的科技咨询。政府可以考虑引导人工智能产业链进一步对接中小企业,如深圳在前海向服务中小企业的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一笔过津贴,鼓励科技公司向中小企提供更切身的人工智能服务。这同时有助提高本地对相关科技的需求,有利于香港建立起研发和应用并重的完整人工智能生态系统。
综上所述,政策支持对中小企的人工智能转型不可或缺。我们需要为中小企提供人才、资金及试验与应用新科技的场景,帮助中小企业以最短时间走出“适应期”,进入“回报期”。只有各行各业、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能够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才能充分实现这新科技对香港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作者水志伟、麦颖聪、何皓旸分别是团结香港基金的副总裁兼研究部联席主管、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