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财“正”论|发展转废为能设施为世界大趋势

撰文: 林正财
出版:更新:

林正财“正”论

香港的废物量大,每天透过两个堆填区处理过万吨都市固体废物,大约相等于740辆双层巴士的重量。即使政府积极推行多管齐下的减废回收措施,现实上总有很多不可避免和未能回收的生活垃圾需要妥善处置。

香港多年来一直以堆填的方法处置都市固体废物,然而长远依赖垃圾堆填并不是可持续的处理方法。堆填区不单占地面积大,堆填后的土地更被限制发展用途,埋在堆填区的垃圾分解时会产生温室气体甲烷,其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更强。而仍然运作的堆填区的空间亦都有限,香港因此有迫切的需要积极发展具可持续性及处理效率更高的转废为能设施(包括焚烧发电设施)。

发展现代先进的转废为能设施一方面缓解堆填区的压力,另一方面促进废物资源化及减少整体废物处置的碳排放。因此我非常支持政府近年加紧发展大型现代化转废为能设施,以摆脱依赖堆填区处理都市固体废物。

现代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是相当成熟及被广泛采用的技术,处理后的排放能达到非常严格的标准。很多先进城市,尤其是缺乏土地资源的城市,早已利用转废为能设施取代堆填处置都市固体废物。邻近国家包括日本、南韩、新加坡均采用现代化焚烧发电设施处理生活垃圾。新加坡已建有4台焚烧发电设施,并正在兴建1台该国最大的焚烧发电设施。内地也大力发展这方面的技术,其中上海市、广州市及深圳市等一线城市已经成功实现以焚化发电设施全面处理生活垃圾。

说到垃圾焚烧,老一辈的香港人印象可能仍然停留在90年代关闭的垃圾焚化炉。旧式的焚化炉只有简单的火炉及除尘系统,只能有限地清除焚化炉排出的灰尘,不能清除有害气体,没有精密控制系统,更不能发电。

新式的焚烧发电设施不单是烧垃圾这么简单,经过30多年的全球技术发展,技术上已大有进步。第一,现代焚化炉采用先进的“活动炉排”焚化技术,顾名思义是指一排排的炉会动、好像“炒”𩠌菜一般“炒”垃圾,目的是透过精确控制“3T-Temperature、Turbulence、Time”,即以高温燃烧废物、高湍流气体流动及废气在高温下停留最少兩秒,以彻底燃烧废物及有效分解有害物质,包括二𫫇英。“活动炉排焚化”这技术亦普遍采用于内地和多个先进地区的焚烧发电设施,证明技术可靠、有效,适合处理大量生活垃圾。

第二,现代设施配备先进废气净化系统及持续监察系统,确保设施的排放符合严格标准,并通过大气模型评估空气质素,确保排放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第三,现代焚化设施比旧式焚化炉采用了更高效的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转废为能,多余的电力更可输出电网;而焚化垃圾亦可减少堆填所产生的甲烷,帮助实现碳中和目标。

此外,不少现代焚化设施在规划时会结合环境教育及社区设施,运用建筑设计把这些外观不受欢迎的设施变得美观,以消除市民对废物处理设施的负面印象,拉近与社区的距离。香港首个污泥焚烧发电设施T﹒PARK位于屯门稔湾,结合了休闲和教育设施,其外观具地标性,自启用以来甚受大众欢迎。国外及内地也有不少将转废为能设施转化为受欢迎地标的例子,例如丹麦哥本哈根的大型转废为能设施,创新的设计将建筑物外部结合了人工滑雪场和攀石场,特色的斜屋顶设计亦成为了城市地标。而深圳前海的南山能源生态园每日可处理2300公吨生活垃圾,园区附近亦建有高尚住宅区,成功展示了先进高效的现代焚化设施能够与附近居民共存。

在石鼓洲旁兴建中的I﹒PARK1是本港首个以先进焚烧技术处理都市固体废物的转废为能设施,每天可处理3000公吨的都市固体废物。但面对香港每天生产过万吨的都市固体废物,要实现零废堆填目标,香港仍需要继续发展更多的转废为能设施,逐步淘汰以堆填区处置都市固体废物的垃圾处理方式,并把不可避免和未能回收的生活垃圾全面资源化。

兴建转废为能设施是整全废物管理的重要一环,亦是世界的大趋势。我希望市民能够明白并支持政府的减废及回收工作,为我们和下一代共建绿色香港,达致《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35》和《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提出“零废堆填”及碳中和的目标。

作者林正财医生是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基督教灵实协会行政总裁、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主席。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