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财“正”论|4月22日齐走塑
林正财“正”论
犹记得我担任前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时应政府邀请,于2021年就管制即弃塑胶进行公众参与,并于2022年向政府提交报告,建议政府考虑本地的情况管制即弃塑胶,成熟一项推一项。及后,塑胶购物袋收费计划的优化措施于同年12月31日实施。转眼间,与管制即弃塑胶产品的相关条例去年获立法会通过,并将于今年4月22日实施。我很高兴能亲睹本届政府在推行相关政策时全面提速提效所作的努力,其成效实在令人鼓舞。
塑胶难以分解,微塑胶污染问题对环境生态以至人类健康的祸害亦人所共知,因此世界各地近年都陆续推出不同措施管制即弃塑胶。前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在2021年9月至12月以由下而上的方式,展开了全港性的公众参与,旨在收集社会各界对管制即弃塑胶的意见。我们一共举办了三场焦点小组会议和35场公众参与活动,共有约2600人参加。借此,我们分析了来自各界超过9400份的意见收集表和60份的书面意见。委员会发现公众意见普遍正面,例如有超过八成意见认为有需要规管雨伞袋、塑胶棉花棒等即弃塑胶产品,而这些产品皆被纳入今次政府的管制计划当中。由于这些产品都不是生活必需品,或在市场上已有成熟的替代品,相信对市民的生活影响有限。我亦留意到环境保护署(环保署)于2021年就管制即弃胶餐具所进行的公众咨询中收到超过8000份意见书,当中超过九成意见原则上赞成立法逐步管制即弃胶餐具。由此可见,今次的管制方向与国际的大趋势和社会上的主流民意如出一辙。
政策需要民意基础,而新法例要成功落实,业界及市民的支持和参与至关重要。再者,宣传教育工作亦永远不会嫌多。我很高兴看到近期政府在推行各项民生政策之前都有加大力度推动多项宣传教育工作,例如更迅速在社交平台针对市民的疑虑推出“懒人包”澄清坊间误传等。以今次的管制为例,政府自去年年底开始已陆续安排实地走访20000间中小型食肆,以便了解他们的业务状况并提供合适的建议。
同时,政府也向市面上超过10000间零售店和1800间酒店和宾馆派发针对个别行业的宣传单张,并举行50场培训讲座为业界提供聚焦的培训。针对餐饮业界在寻找替代品方面的关注,环保署早于2022年1月已设立“绿色餐具平台”提供非塑胶餐具替代品和供应商的资讯,帮助业界尽早寻找及转用合规的替代品。这些深耕细作的工作虽然涉及不少人力物力,但能够同时面向市民大众之余又能更关注业界所需,是非常值得的。希望未来在政策出台之前,政府部门也能继续这类型的工作。
纵然各项宣传教育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要建立全民“走塑”的文化毕竟需要一个移风易俗的过程,业界要调整业务配合管制也需要时间。就此,我知道政府会将4月22日管制开始实施后的首六个月定为适应期,期间会走访业务地点,集中于宣传教育,以协助商户合规为主。我认为六个月的适应期安排是一个务实的做法,令社会循序渐进地适应管制,以期慢慢在社区建立“走塑”文化。当然,要达到减废的最大效益,使用可重用产品方为上策。要实践“走塑”生活其实并不困难,例如只要在办公室自备可重用餐具或餐盒,上班一族于买外卖时就可以“走餐具”、甚或至“走餐盒”。我呼吁业界和市民都多行一步,齐撑“走塑”,尽量使用可重用的产品。
4月22日的即弃塑胶管制是建立香港“走塑”文化的一大步,是我们“走塑”工作一个新的里程碑。就让我们坐言起行,为我们和下一代共建更绿色宜居的香港。
作者林正财医生是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基督教灵实协会行政总裁、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主席。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