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真人才”应留港居住工作 政府宜把关免高才通被滥用
特区政府近年扩大及放宽不同的人才入境计划,积极抢人才,去年已有约9万名申请者抵港,其中单是高才通已占约36,000人。当局雀跃地表示数字大大超出原定目标,人才本身的条件亦优良,然而如何可以令这批人才为本港带来实质贡献,才是最重要课题。笔者相信,为人才留港发展尽量提供适切支持和帮助是必须的,但政府同时也要做好把关,以免高才通等计划被滥用,或仅仅被视为来港产子或居留的通行证,不符合计划原意。
来稿作者:徐毅兴
高才通计划列明,合资格的外来人才无须先获香港雇主聘用,便可申请为期2年的签证来港“探索机会”,只要在续签以延长逗留期限时获雇主聘用,或者在港开办或参与业务便可。这意味首两年存在很大“弹性”,劳工界议员周小松日前就指出,在计划推出初期,内地的社交网站已广传,可轻易透过高才通计划来港生小孩,甚至声言可取得永久居民身份而毋须来港工作或创业。这些“传言”或多或少吸引了一些非真正人才申请计划,虽然当局表示会通过不同渠道,对有意申请高才通的人士发出明确讯息,但这显然不足够。
有权利同时也有义务,笔者认为,政府在吸引人才之余,也要设立一些明确合理的要求,例如在探索期内需每半年连续留港3个月、定期递交有关应征工作或开办业务的证明,这些条件并非留难计划申请者,主要目的是发出一个清晰讯息,就是不可只“攞著数”但完全无意留港作出实际贡献。根据2020年立法会的全球争夺人才《研究简报》,2010至2019年获批的内地人才,只有12%在香港工作、居住满7年成为香港永久居民,即使最熟悉相关情况的高才通协会理事会会长尚海龙也认为,获批的数万名高才通当中,不足两成人定居香港,而实际数字可能更低。他估计因为不少人仍在观望,由此可见,现时很多获批者也未有留在香港生活。
其实如果真的有意留港工作生活,相信要提供找工作及创业的证明,绝对不难。《BBC中文》早前有关“抢人才”的报道中有个例子,40岁的包女士去年在香港硕士毕业,并将女儿接来香港读书,而其丈夫则留守北京继续工作;她现时在香港自己创业,也会找一些跟其本业IT相关的工作机会,一边在湾仔经营移民咨询公司来帮助更多内地人赴港工作生活,一边经营自己的小红书账号,分享自己在香港的体验和感受。
对包女士的例子而言,政府如果要求好每半年连续留港3个月、定期递交工作或创业证明,相信并不困难。当然,政府为“真人才”设定条件,另一方面也应协助她们解决留港面对的种种问题。包女士在受访时就提到在港发展的障碍,例如她因缺乏香港工作经验和人脉,创业时遇到问题,而她是北方人,广东话亦是一个难关。政府在这些方面就应该给予协助,例如透过高才通协会,针对性免费举办广东话课程,以及一些创业辅导工作坊等,令有意留港的人才更易适应。
要吸引人才申请来港不难,相关计划够宽松、涵盖面够大便可,政府已做到这一点。笔者希望,成立数月的“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在人才的权利和义务两方面取得平衡,杜绝滥用计划人士,同时令“真人才”顺利留港工作、创业以至置业定居,落地生根,为港有所贡献。
作者徐毅兴是任职跨国企业的八十后工程师。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