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面对离地加烟税需求 财爷如何确保由治及兴?
财政预算案下月出炉,股楼齐跌,经济不景气,卖地收入锐减下政府财赤料逾千亿元。在这个背景下的财政预算案,中央必定继续定调“由治及兴”,但财赤如何减却是陈茂波的头痛。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就称考虑再增加烟税,有学者更配合政府“发穷恶”,离地地建议狂加烟税至100元,令售价或升至130元。多年来不少漠视实况的专家,将加税这种最易做的行政措施说成是“最有效”控烟手段,其实向烟民开刀,表面上似可增加政府税收,实质上按过往经验,大量烟民在加税后会转向私烟市场,政府实际及长远上烟草税收反而因加得减,可见加烟税是山埃贴士。
来稿作者:杨浩泉
2023年头加税之后,政府在烟草税的税收明显下跌,但这并不代表全港60万烟民真的降低了吸烟量。全港报贩大联盟及报贩协会去年7月举行记者会,指政府去年初加烟税后,报贩收入大减,更甚是导致私烟贩卖猖獗,当时两个组织敦促当局如想真正控烟,应以打击非法私烟为最优先工作。笔者明白,忠言一向逆耳,但事实上市面正价烟销售一旦减少,私烟市场就大收旺场,这显而易见,近一年,几乎每个月也有“海关破私烟仓”、“水警海关联合行动检约2200万元私烟”等新闻出现。
不过,一众医学“权威”学者,从来不会视吸烟为供求问题,亦不会综合邻近地区烟税不一、烟民心态及整个社会情况去审视加烟税的连锁效应,结果一直漠视加烟税会助长黑市这实况,继续提出离地建议。港大护理学院教授王文炳日前表示,现时烟税只占售价约64%,未达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75%,他认为如要符合此“指标”,烟税需增至100元,如加上烟商生产成本及利润约28元,料日后香烟售价约为120至130元,并声言“价格都唔系高”。
这又是一个“何不食肉糜”的故事。笔者估计,资深医学教授的月薪大概逾10万现吧,130元一包烟对他来说当然便宜,但对普遍的打工仔烟民来说,尤其基层一点的烟民,在单是加烟税根本难以令其戒烟下,当看到越来越贵的正价烟,他们很自然地想寻找便宜的“代替品”,结果最终就会转食私烟。这等同政府在库房莫财时为了勒紧裤头,想尽办法开源节流一样;现时经济环境差,烟民都会量入为出,从其他途径购入他们的“精神食粮”,即使冒险帮衬非法和品质良莠不齐的私烟老鼠烟亦是被这些医学“专家”所逼。陈茂波作为深得中央信赖的两任财政司司长,自然牢记著习近平对香港特区的四点希望中,有“切实排解民生忧难”和“共同维护和谐稳定”两项。若特区政府领导真的跟从这些离地政策建议,笔者就真的悲观,“由治及兴”之路远矣。
对不少烟民来说,烟瘾其实是心瘾,而多年来私烟屡禁不止,明显地反映现行控烟政策有漏洞。吸烟与健康委员会及学者们常挂在嘴边说“加烟税最有效”,近乎盲目相信加烟税这个用到滥的所谓“绝招”,其实加烟税“最有效助长私烟”,在私烟失控情况之下,再纸上谈兵地建议加烟税至75%是非常荒谬兼离地。长远烟草政策关注组召集人卢启律之前已多次指出,正因目前购买私烟非常容易,再增烟税只会令私烟问题恶化,而根据以往数字,无论是否增加烟税,吸烟率皆会每年下降约1%。
或者,官员及学者们“睇到烟税由64%加到75%带嚟嘅好处”,而笔者看到的纯粹是为私烟助攻,可能“系因为我悲观”。但究竟要有乐观,才会认为揿一个“加烟税到75%”的按钮,吸烟率就会自然下跌,然后可以成功控烟?
作者杨浩泉,从事金融科技行业,烟龄接近六年,尝试过戒烟服务但失败,靠阅读自助戒烟成功。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