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香港地方志中心|“古树”不古?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相信不少人都听过“古树名木”,但古树有多“古”?如何判断古树的年龄?要回答这些问题,可先从古树名木的“入册”条件说起。

来稿作者:苏国贤

古树名木册是根据于2004年首次颁布的《注册及保护古树名木》工务技术通告而制订,当中一甄选准则包括要为大树;珍贵或稀有树种;古树(树龄一百年或以上);具文化、历史或重要纪念价值,及树形出众。树木只要合符其中一项,已有机会被选为古树名木。若树木本身具文化、历史或重要纪念价值的树木,如于1998年3月22日第一届香港植树日,由时任香港特首董建华先生于维园种植的一棵高山榕,在2004年9月8日开始设立古树名木册时,该树虽然只是种了6年的小树种,但已是“古树名木”的一员。因此,名册上的树木可以是“古树”,也可以是“名木”,两者不一定要同时兼备。

树龄达一百年或以上的古树又有多少?现时只有8棵树在名册上列为百年古树。要确定树木年龄甚具挑战,现时主要以相片及文献等资料来估算树木年龄,如在前政府总部的紫檀,估计树龄已有170年。此外,部分树木的树干的直径与已知年龄的同种树木比较,也大可以估算树木的年龄,如九龙公园内拥有3.8米胸径,于1997年被专家选为市区树王的细叶榕,估计树龄已逾200年。现时虽然有微钻阻力仪等仪器协助分析年轮以鉴定树龄,但对有特殊树干结构,如树干由大量气根聚生而成、没有清晰年轮的榕属植物来说,便派不上用场了。因此,树木的年龄一般以幼树、成熟、衰老等年龄组别,而非确实年岁来表示。

截至2023年8月,香港被列入古树名木册的树木共447棵。在2004年名册建立时有树527棵,过去的19年间共增加古树名木40棵,但因染病、台风吹倒、公众安全等原因被移除的古树名木却有117棵之多。不少古树名木在过去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严重破坏,如弥敦道柏丽大道两旁榕树树身的大树洞,便是过往不当修剪所造成。古树名木的管理要深入了解古树名木的现况和问题,并改善生长条件,订立度身订做的管理计划,才有机会减少古树进修衰退期或出现严重结构问题的情况出现。

中国早于2001年已开始在全国城乡进行古树名木册普查,记录多达500多万棵古树,并订立管理策略和继续积极增加古树资源。现时香港古树名木册只涵盖政府土地,不少达古树名木要求的树木仍未得到足够的保护和护养。扩大古树名木册涵盖的范围,加强“准古树名木”的保护,让古树名木册的树木得以有所替补,才可让香港古树资源能维持下去。

作者苏国贤是长春社总监。香港地方志中心邀请参与编撰《香港志.自然》的专家学者撰写一系列趣味短文,介绍香港自然历史的相关内容。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