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道|加烟税适得其反 纠正控烟盲点刻不容缓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上月,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大幅加烟草税,令“主流”香烟售价每包达78元。我说是“主流”,因为社会总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宣布加烟税的三星期,海关旋即检获逾6,800万支私烟。私烟集团甚至明目张胆,大量发讯息以“唔洗$78!买得多送得多;烟税加$12/包,我哋唔加再减,买得多送得多”作招徕。另一边厢,做正行生意的报贩,却慨叹被私烟党抢走近五成生意。

来稿作者:杨浩泉

从数字上看,加烟税的确是适得其反,催旺私烟。从心理学角度,买得到私烟的吸烟人士,觉得自己抽的烟比别人平;吸烟的人数或者少了,但每个人吸烟的量却可能不跌反升。也有医学专家曾质疑加烟税对降低吸烟率的效用。中大医学院助理院长李浩祥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加烟税对降低吸烟率的效用成疑,特别是对吸烟逾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人而言,加烟税难令其戒烟,因为“今日食两包,听日一枝都唔食,其实无咩可能。”这些意见,不知政府与反烟团体是否听到?

求助未必戒到烟 加税后私烟得利

有官员和反烟团体强调加烟税后,成功令戒烟热线求助数字大增三倍,但其实每日个案平均仍只有数十个;基数低,增幅大又有何意义?况且,求助不代表成功戒烟。公共行政管理最忌“讲咗当做咗,做咗当得咗”,官员和反烟团体,不应随便找几个意义不大的数字,例如戒烟热线求助数字,就证明自己有功。他们更不应逃避相关措施背后连串的后果。正如以上所提到,加烟税后短短三星期,海关已检获超过6,800万支怀疑私烟和约6公斤怀疑未完税制成烟草,而这一次检获量就分别比疫情前的2019年全年检获量还要多。海关检获的私烟数目仍在上升,去年逾7亿支,这次加烟税,今年肯定是私烟集团大丰收的一年。另一边厢,报贩生意大受打击;有报纸档商贩受访时表示,增加了烟税,香烟生意大幅减少,令整体生意跌近五成,主因是大部分烟民转投了非法私烟市场,更担心日后烟税继续再加的话会“做唔落去”。

如果加税不能有效令人戒烟,戒烟服务计划可行吗?笔者吸烟多年,去年亲身体验过卫生署控烟酒办公室“寄住戒”计划及针灸戒烟,但都失败了;最终反而靠自我的觉醒,才真正成功戒烟。作为过来人,我希望借这个机会指出反烟团体的最大盲点:他们从来都视一切与烟有关的人和事为敌人,包括吸烟人士,对他们来说,都是敌人;所以他们从来都没有真正了解吸烟人士的心理压力。吸烟习惯有“生理瘾”和“心理瘾”;经常找“成功戒烟者”分享如何排除万难、千辛万苦戒烟,塑造“戒烟血泪史”,其实只会令吸烟人士更怕戒烟。笔者曾与朋友笑言:“讲到戒烟原来咁痛苦,即刻吓到我想即刻点番支烟放松一下。”

根据政府统计处数字 ,烟民戒烟原因排名最低三项分别是“觉得吸烟习惯不受欢迎”、“很多地方禁止吸烟”、“减少买烟的花费”,偏偏控烟组织就无所不用其极去丑化吸烟人士,引起纷争,更令烟民反而建立了一种身份认同。事实上,缩窄禁烟区不但令吸烟人士的吸烟习惯变得更有规律;而当吸烟人士每走到吸烟点,就想到要抽一口;吸烟人士在那小小的角落,就算互不相识也心神领会:“我哋呢啲烟民点解要受呢班卫道之仕嘅歧视同压迫,唔通佢哋个个都真系圣人咩?”

控烟,目标一定没有错,但要用对方法。别忘了,要反的只是吸烟这个问题,而不是一切与烟相关的人和事都反。控烟,却是一个科学而客观的政策问题。要用对方法,是不是首先要面对现实?以上提出连串问题,也只是抛砖引玉;只有当社会能有真正广泛的讨论,控烟政策才能有360度的全方位观念。

作者杨浩泉,从事金融科技行业,烟龄接近六年,尝试过戒烟服务但失败,去年靠阅读自助戒烟成功。文章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