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宇|简约公屋重用,料悭公帑百亿

撰文: 张欣宇
出版:更新:

简约公屋除了具体选址所引发的争议,在政策层面,最受社会关注的便是“入住率”和“成本”的问题。香港新方向早前曾刊登文章,建议政府应采取“先招租,后兴建”的方式,根据市民需求兴建简约公屋,以回应社会对“入住率”的担忧,避免浪费社会资源。而针对“成本”的问题,笔者则建议,政府可以做好提前规划,将简约公屋的单位设计为可以直接拆卸重用至未来永久公屋项目。通过这个方式,有可能为整个简约公屋项目降低过百亿的成本。

来稿作者:张欣宇

简约公屋计划采用“组装合成”建筑法(MiC)兴建。此种方案可以理解为在工厂先行制造完成一个个独立单位(包括内部装修和屋宇设备),然后再依托现场建成的房屋框架,直接通过吊运和组装上述独立单位的方式,完成简约公屋建设。

招标时特别规定可重用

在技术上,上述MiC单位完全可以重新利用。笔者曾经和不少工程师以及房屋业界的专家交流,一致认为,只要政府在招标时特别加以规定,并在未来的公营房屋规划时提前布局,技术上有条件将简约公屋单位直接重用在未来同样采用MiC建造方式的政府房屋项目中(包括永久公屋、公务员宿舍、长者屋、中转屋以及学生宿舍等等)。

因为简约公屋的主要设计标准,原本就和永久性公屋看齐,需要额外考虑的是,目前简约公屋设计高度为十余层,而传统永久性公屋则普遍超过30层。楼层越高,对整体结构的防风性能要求就越高。但在MiC楼宇中,楼宇框架才承担主要的抗风功能,而非单个MiC单位;因此,只需在设计时加以考虑,在毋须显著增加成本的情况下,简约公屋的MiC单位同样不难符合更高层数要求下的抗风要求。

MiC重用料节省成本八成

根据最新的立法会工务小组文件,第一批简约公屋项目的总成本预算约150亿港元,当中和MiC单位建设有关的成本(建筑工程以及屋宇装备工程)总计约占110亿。考虑到将来拆卸运输成本,内部装修的折旧以及MiC单位的重新利用所增加的设计成本,根据笔者和其他专业人员的粗略估算,能节省的成本仍可达到八成或以上,仍属相当可观。倘若以整个简约公屋项目计,能够节省/重用的成本应可超过百亿。

由于其简便快捷、高建造质素、以及安全的特点,MiC建造法已经成为建造业未来的趋势。过往房屋署负责兴建的公共屋邨,大多数是混凝土结构,据笔者了解,将来房屋署也倾向使用混凝土MiC作为建造标准,但目前由建筑署负责兴建的简约公屋的MiC单位则将采用钢结构设计。如何能协调两个部门,在未来实现对MIC的重用,可能是挑战所在。

但挑战同样也是对本届政府施政魄力的考验:为了更高效的利用公帑,为了节省过百亿的公帑,为了让来自市民的税收能更被高效的利用,也为了香港市民的福祉,政府能否打破内部部门隔阂,落实将简约公屋MiC单位重用至永久公屋项目,正是一众香港市民翘首以待的。

作者张欣宇是立法会议员、特许土木工程师、香港新方向成员。文章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