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香港运输物流业创新发展的回顾及展望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于承忠

香港作为国际航运及物流枢纽,一直致力于创新发展和优化服务。近年来,随著大湾区发展及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香港正积极开拓新的发展领域,其中低空经济的发展潜力尤为瞩目,同时在绿色物流和战略物资中转方面也展现出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为行业在2024年的发一个总结,并针对低空经济、绿色物流运输及贸易中转便利三方面提出建议。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领域,为香港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目前,香港正积极开拓低空领域的创新空间,特别是在无人机应用和城市空中运输方面。冠忠巴士集团已计划在本地引入约商用无人机,专门服务于低空经济领域,为香港的物流配送开辟新途径。这些无人机将优先在已建设领域试行商业化运作,逐步扩展至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可是,在法规层面,现行的《小型无人机条例》(第448G章)并未为未来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该条例采用以风险为本的监管模式,当初以监管航拍机飞行为主,并未有考虑未来可载人载货重达数百公斤的应用场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现有规管框架下,经批准的无人机操作可在多个地区进行,这为未来扩大应用范围提供了可能。

“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上月召开首次会议。(运输及物流局提供)

低空经济发展潜力 绿色运输物流创新

在绿色运输物流方面,香港正推进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政府可考虑建立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基金,支持符合国际标准如LEED或本港绿建环评(BEAM Plus)标准的设施。这项计划可顾及建筑物业主、管理公司和租户,确保使用环保设施和实施低碳运作的租户同样能享受优惠。

在替代燃料方面,政府应提出全面的替代燃料策略,包括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基建支持、氢化植物油(HVO)和生物柴油的采用奖励,以及港口甲醇加注设施的发展。为鼓励业界转型,政府亦应采用替代燃料的运输营运商提供激励措施,同时支持本地绿色燃料生产的研究。

在智慧运输定价方面,政府可考虑对电动商用车辆实施20%的动态隧道费优惠,并通过时段差异化收费鼓励非高峰时段配送。这项措施将与智慧城市基建整合,实现绿色车辆自动收费识别,建立以排放水平为基础的阶梯式收费结构。

政府日前公布资助专营巴士营办商购置约600辆电动巴士及资助的士业界购置3000辆电动的士,并预计2027年年底提供至少500个遍布全港的高速充电桩。(政府相片)

战略物资中转便利化 三方面注入新动力

为强化香港作为国际物流枢纽的地位,政府在10月发表的施政报告中表示讨将空运转运货物豁免计划扩展为全方位的多式联运便利框架。这项扩展将涵盖公路-航空、海运-航空及公路-海运等多式联运模式,特别针对战略物资包括半导体或其他高科技货物。海关或可类似目前监管空运货物100%安检的管制空运货物安检设施(RACSF),即“认可仓库计划”模式,在确保符合国际要求和安全管控的同时,为业界提供更大的运营灵活性。

此外,政府亦可考虑以下建议,为低空经济、绿色物流运输及贸易中转便利三方面注入新动力。

1、加强低空经济基础建设:建议政府加快建设无人机起降设施、充电站、测试场地等配套设施,并制定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操作指引。

2、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低空经济和智慧物流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包括无人机操作员、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等。建议政府加强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展针对性培训项目。

3、推动跨境合作:建议通过“空中丝路”计划,加强与中东、拉美和非洲等地区的航空连接,并深化与大湾区的航空网络整合。

4、优化电子商务支援:将现有的“电商易”计划升级为“电子商务环球连通”计划,扩大覆盖范围至新兴市场,并加强跨境支付和数码营销支援。

展望未来,香港运输物流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创新与可持续性的平衡。通过发展低空经济、推进绿色物流认证、优化战略物资中转等举措,香港将能够巩固其国际物流枢纽地位,同时实现环保目标。特别是在大湾区发展的背景下,香港应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推动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物流生态系统。成功的关键在于政策执行的力度和效率,需要政府与业界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香港运输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在行业内,有几位跟笔者志同道合的朋友,将会在明年1月出版《ESG知多啲 - 绿色运输物流迈向碳中和》一书,加上已出版的 《供应链物流新方向 - 绿色、智慧、电商》,相信可以为业界提供最益新和有用的资讯。

作者于承忠博士是香港理工大学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客席讲师。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