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香港需要第二个迪士尼吗?
来稿作者:张景宜
环顾周边城市,我们看到上海、深圳、新加坡等在推动产业发展,以创科、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大幅度引进优质企业进驻。举例说,前海和南山十多年前只是一片待开发的土地,上海临港和张江也是经过二十多年才发展到今日的模样,更不用多说新加坡还从外面买来沙石,在Tuas填海扩大吸引企业设厂。
回顾香港,过去著实只有一个项目算是政府大量投入,承诺土地、资金和技术资助的,就是迪士尼。但是,我们却错过了大疆,也让一些本来在园区发展起来的初创,主因是我们政商民对于土地资源的看法和定调。事实上,土地没有发展起来,没有产业规模的话,就是没有多大的意义。新加坡早在几十年前投入苏州工业园,同时在当地的Biopolis等,都是极具远见,结果换来是多元经济发展,引入了海外和内地企业,带动了招聘。
政府大量投入及承诺资助的只得迪士尼
这阵子我们确实看到政府积极在推动香港产业发展,持续吸引内地和海外企业来港。笔者和不少友人都相当支持引进办、创科局等,在过去一年多,成功了引入多间跨国企业,创科,人工智能及生物医药公司,不但未来增强本地经济动力,创造就业,有关工作任重道远。
而听到不少业果代表都对即将发表的施政报告很有期待,要持续推动产业发展节奏,以及把香港技术研发体系建立起来,笔者综合了一些建议和意见,相信有助进一步推动香港未来产业经济。
特首和财爷推动的新型工业加速计划,据知在业界的反应非常热烈,也有不少查询。同时,有一些企业积极考虑将重要的生产线和研发搬到香港,服务全球。但是在技术和财政层面上,如果参考了海外和内地经验,往往一家企业选择落户一个城市,投入的人力、前期建设、装备,以及最重要的土地、楼宇建设、租务等的投入都相当多。
如果香港未来想吸引更多人工智能、芯片、生物健康科技、先进制造业的企业落户,建议创科及工业局可以考虑放宽给予每家企业提供最多两亿元的资助,适度扩大至五至八亿,以及作出分阶段配对,同步监察企业是否用得其所。
同时,未来在可行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持续投入资金到计划当中,或者拨备一小部分香港投资管理公司的资金,每年投入股息收入到创科局的各类型资助计划,这样才能持续地给予行业支持和信心。
有关未来北部都会区重要的创科基地港深创科园的规划,创科局和发展局可以开展研究,参考内地、韩国和新加坡经验,推出按产业要求而建造特制的大楼和生产基地,从根本出发吸引企业进驻。因为不同企业有不同需求,不像以前金融业和服务业等,租个房或楼层就能开工。兴建一些有助香港的设施,需要特定的技术标准、设计,招募的人员也要是读相关学科和拥有经验,因此未来成败的关键在于远见和突破修框。
作者张景宜从事公关行业,曾于新加坡电视台和本地媒体担任编导。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