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方向|香港需要一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改革创新
来稿作者:刘畅、张欣宇
“改革”是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央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会见特区政府官员时也明确指出,香港需要在内外环境深刻变化下“锐意改革,主动作为”。
香港回归以来,实现了恢复行使主权的平稳过渡,化解了社会动荡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取得了一系列的显著成就。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香港仍面临著一系列突出的深层次问题。比如,传统支柱产业发展饱和,新的增长动能仍待发育;社会运作成本高昂,房屋、医疗等民生保障资源紧张,重大项目建设冗长低效;贫富差距悬殊,青年向上流动机会不足,社会团结仍待修复,等等。这些问题困扰香港多年,甚至日益固化,严重制约著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和市民的幸福感。改革在于国家整体层面,是进一步全面深化,对于香港特区治理来说,却是一场需要大踏步赶上的“追落后”。
改革的成效:落在市民生活的实处
三中全会《决定》强调问题导向、抓住重点以及人民至上。看待推动香港改革,也应当牢牢把握相应的原则: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改革是为了人民。因此,改革除了要喊出口号,更要落实在具体政策,有效地解决香港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问题,才是学习三中全会精神的真正意义,也才能真正凝聚香港市民的信心。
《决定》诞生记引述总书记讲话:“一般性改革举措不写、发展性举措不写、中央已经部署正在实施的改革举措不写。”香港的改革同样不能仅仅停留在政策的修修补补、加加减减上,而要根据存在问题的重点,订立明确目标,敢于打破旧的思维定式和利益藩篱,推动系统性、结构性的改革。
以一些具体的领域为例:
在交通领域,成立的士车队、优化巴士路线等措施是发展性的举措,但显然不是改革。开放市场,引入竞争,提前布局无人驾驶等未来出行新技术和新模式,实际解决市民点对点出行“叫车难、服务差”的问题,才是真正意义的改革;
在工程领域,强调基建工程项目“实而不华”、精简程序是发展性的改善,但显然不是改革。明明白白算清楚基建工程总账,重新厘定流程,应用新型技术,做到应使则使,但不该花的“冤枉钱”坚决不花,不该耗的“审批流程”坚决不耗,达致真正的降本增效,才是真正意义的改革;
在土地开发领域,积极运用收回土地条例是一大进步,但显然不是改革。大胆创新,例如探讨整村统筹等更兼具效率、灵活和公平的新界土地开发模式,才是真正意义的改革;
在房屋领域,制定建屋目标,确保建屋进度不是改革。调整香港公私营房屋市场的体系和结构,让年青人不再成为“楼奴”或“躺平”,才是真正意义的改革;
在教育领域,调整学位只是日常工作,推进教育公平,建立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供给机制,缩小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区域、校际和群体差距,打破“世袭制”和社会阶层固化,让每个香港学童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的改革;
在科创领域,仅仅增加科技投资不是改革,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协同发力,建立政府在前瞻布局和政策引导的决策体系和运行机制,让市场充分发挥出资源配置的导向功能,才是改革。
香港方方面面需要倒逼改革的问题太多,无法一一罗列,但实在需要管治者们沉下心,动真格。
改革的保障:建立健全问责机制
改革要取得成功,除了要有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措施,还要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其中,建立健全问责机制至关重要。
问责机制的核心是“有责必问,问责必严”。要将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保障改革的强大推动力。以特区政府的实际情况而言,必须打破政治委任官员和公务员队伍(尤其是首长级公务员团队)在问责机制上存在的分隔,建立系统性和整体性的人事制度,不再由政府人员的合约性质决定其问责责任,强调“一个特区政府”的治理精神。废除政府不同职系之间岗位调整的刻板限制,任人唯才,让实绩突出、锐意改革者上,不作为、不敢为者下,激励政府人员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巩固完善政府内部监督、立法会监督、司法监督和舆论监督,杜绝“做show”和“交功课”的港版形式主义。
改革的动力:市民支持和参与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广大市民不仅是改革的受益者,更是改革的原动力。没有市民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难以取得成功。改革进程一旦启动,触及深层次利益调整和制度变革的阻力只会越来越大,需要付出更艰辛的努力。正因如此,香港要形成全社会共识,广泛凝聚改革合力。管治者要展现出胸襟和心存“港之大者”的担当,不能够只服务和取悦自己的支持者,更要正视和承认香港社会目前所切实存在的信任问题,将市民内部存在的矛盾和外部势力干扰正确区分开来和妥善处理,努力实现信任破冰。重塑协商机制和扩大覆盖层面,突破同温层,让社会各界有序参与改革的渠道,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推进改革的强大动力。
经历过2019年社会动荡的创伤和新冠疫情的冲击,香港社会的士气和信心亟需复元。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通过全方位的改革创新,给香港带来了一次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绝佳机遇。作为关心香港未来、致力推动良政善治的新生力量,香港新方向愿和社会各界携手,竭尽所能,解决一个个难题,共同向本地乃至国际社会释放出香港复兴的强烈信号。
作者刘畅博士是香港新方向总召集人,张欣宇是香港新方向立法会(新界北)议员。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