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方向|港大校委会莫陷权斗泥潭 内斗转共治方可携手育英才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刘畅

校委会在4月刚刚宣布对校长张翔的指控不成立,然而据多间传媒报道,5月又发生突袭审议副校长席位的暂任安排,校委会高层在未和校长协商情况下,直接提出人选。倘若相关报道属实,此举不仅有违校长主导人事安排的惯例, 更令外界质疑校委会是否在试图削弱校长威信,扩充自身权威。

作为一所世界顶尖学府,港大需要具备全球视野和战略高度的领导团队。副校长的选择,应该基于他们的学术成就、管理经验和国际视野。可惜,直到此刻,仍未见校委会,对公众清晰解释在副校长席位的委任安排时,所考虑的大学未来愿景和方向,以及这些副校长将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如何在当前复杂的政经环境和教育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为香港培养各类人才,如何推动卓越的学术研究。校委会既然选择用破例的方式,行使决策权力,就更应当在相关问题上展现出真正关心港大未来发展的姿态,让公众信服相关的破例安排,是经过深思熟虑,而非基于内部办公室政治斗争,甚至沦为“权力游戏”。

校委会作为大学管治的最高机构,本应成为公众利益的代表,以身作则,维护大学的学术自由和院校自主,更加要珍惜港大得来不易的声誉。然而,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校委会似乎更热衷于玩弄校园政治,而非专注校园治理。一系列令人费解的做法,不仅伤害了港大的声誉,也给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士气带来了负面影响。身为港大校友,笔者对此感到十分痛心。

香港大学作为香港最具影响力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其发展和声誉直接关系到香港的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形象。笔者呼吁港大校委会以更开放、更成熟的心态,与校长及管理层建立互信,在事关港大前途的重大决策上充分沟通,凝聚共识,尤其注重公共观感,以大局为重,摆脱私利纠葛,真正代表公众利益行事。与其沉溺于权力的角逐,不如多关注教学科研质量的提升,多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港大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内斗花边,而是更好的自主管治。唯有校委会与管理层携手同心,香港大学才能不负众望,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砥砺前行,续写百年传奇。

作者刘畅博士是香港新方向总召集人。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