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惜地球|子弹可以飞,但也要让政策落地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黄子劲

临近5月尾立法会环境事务会议开会前,各方人士均不停表达对垃圾征费的意见。不少认为“先行先试”计划(下称计划)“问题多多”,也有指出计划只有14个处所参与,“搔不着痒处”。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意见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吸引笔者眼光的是一封来自12位市民给政府的公开信,信中陈述了10个我们应该要为香港的未来和下一代的褔祉,迎难而上,在8月1日落实并参与垃圾征费。这12位市民是环保团体的人吗?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在市民的谩骂声及枪林弹雨中发出这封公开信?我想这是他们权衡轻重后,认为香港需要做的事情。

事实上,都市固体废物征费(下称征费)早在2005年由当时的环境及运输局局长廖秀冬提出,并稍后在2012-13年进行公众咨询。提交立法会的报告指出当时有63%意见是支持落实征费。但为何征费在10年后会变成洪水猛兽?是当初设定的征费水平(每月一个家庭大约$50-60)太高,还是回收配套不“到位”? 诚言今年的经济数据是不怎么好,但由2012年到2022年间香港的GDP 还是升了35% (由2012年的3.67万美元升到2022年的4.9万美元)。这几年为让征费顺利推行,回收配套也出现了“四电一脑”回收、玻璃樽回收和厨余回收,而且也设立了绿在区区等的回收设施。我们都明白配套设施是有空间可以提升,可以更便利,但回收业和循环经济是要透过互动提升的,没有足够及干净的回收物,不能让回收业及循环经济茁壮发展。

在这个十字路口上,绿惜地球认为征费应该以各政府处所作目标如期在8月1日推行,这包括政府总部、政府楼宇及场所、公务员宿舍、房署辖下商场(不包括公屋住户)、公园等等。为了彰显征费目的,政府更应为各处所订下百份之十以上的减废目标并每月向立法会汇报成果,让市民看到征费最终意义。再者,政府亦可考虑透过诱因鼓励社会不同持份者(私人商场、屋苑及食肆等)一同在8月1日开始用指定袋处理废物,待明年2月份,半年的适应期完结后,再全港落实征费并执法。届时将会有更多的回收配套,而政府将会有更多经验处理推行征费时衍生的问题。

怕麻烦是人的天性,你我如是。环保人士也不想付费,但省钱可以从减废开始。我们可以不停表达意见,也可以不断等回收配套,但该落地的政策总该落地,不能一直飞。

作者黄子劲博士是绿惜地球副总干事。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