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政府应为电动的士普及化扫除障碍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刘锐业、于承忠

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一直以来面对著城市运输对环境的影响问题。随著全球对于减少碳排放和推广绿色能源的重视,特区政府也积极响应,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电动车(EV)的普及,特别是在公共交通领域。政府在2021年3月推出《香港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路线图》),引领香港达致2050年车辆零排放的目标。按照《路线图》,政府正积极推动试验各种电动公共交通工具及商用车,包括电动的士,并于今年内制订全港的士绿色转型路线图和时间表,实现在2027年年底前投入约3,000辆电动的士的目标,有助于香港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和碳中和目标。

政府目前在推动电动的士的应用,透过“纯电动的士百分百担保贷款专项计划”(贷款计划)及新能源运输基金(基金),以鼓励的士业界转用纯电动的士。其中“贷款计划”的贷款申请期由贷款计划推出起计5年,让的士车主可按其营运需要申请用来购买纯电动的士。现时,共有4间营运的士租购融资业务的贷款机构参与贷款计划。自贷款计划推出至今年3月为止,参与计划的贷款机构共接获5宗申请。另外,在“基金”的“试验申请”下,每款受资助技术均设有上限,现时电动的士的试验上限为90辆。自2022年起,“基金”已批出约50辆新一代电动的士的“试验申请”,而目正在处理中的申请已超过40辆,已达试验申请上限。合资格的士车主可获资助每辆电动的士与传统的士售价的差价,或电动的士售价的一半,以较高者为准。此外,“基金”亦会资助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器及其安装)费用的75%,每个申请人的资助上限为2,000万元,或项目总支出的75%(以较低者为准)。

政府同时通过经济诱因推广使用电动商用车,包括全数豁免首次登记税,企业购买电动车(包括电动的士)的开支,亦可于买车首年在计算利得税时全数扣减。但立法会议员易志明表示,香港目前有超过3,000架的士车龄超过10年而有需要换车,不过业界近年营运艰难,加上政府推出的“新运输能源基金”申请有一定限制,“的士百分百担保计划”亦只方便车主向银行贷款,建议政府应为车主提供一笔过资助,协助车主加快换车。

第一作者刘锐业博士与研究团队于2022年一月进行了香港计程车司机街头访谈,我们随机抽样250名计程车司机。在250名受访者中,对于计程车司机每天的驾驶距离,25.6%表示行程距离约200公里,18.4%表示行程距离约250公里,13.6%表示行程距离约180公里。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假设计程车司机每天平均行驶距离为180至250公里。对于电动计程车理想行驶距离的建议,超过65%的受访者认为电动计程车的理想行驶距离至少为300公里。从充电次数来看,99.2%愿意接受轮班中只需要一次充电。关于电动计程车充电的持续时间,39%只接受5分钟作为充电时间,25.3%会接受10分钟,17.7%接受15分钟作为充电时间。上述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不愿意浪费太多时间为电动计程车充电,计程车司机理想的充电方案是只接受充电一次轮班时间,每次最多15分钟。

对于使用电动计程车的激励措施,有些受访者提到他们无法购买计程车,他们宁愿选择获得营运补贴。82.8%希望获得营运补贴,只有17.2%愿意购买电动计程车时获得补贴。对于安装充电站的地点,87.2%的受访者同意在街上安装充电站,51.6%认为它们应该安装在公共停车场,42%同意应该安装在商场里。这些结果表明,大多数受访者希望选择一些公共场所,例如路边停车位和公共停车场充电,因为这是计程车司机最方便的方式。对于电动计程车发展障碍的态度,91.6%强烈同意排队(等待充电)的时间和充电的时间是他们考虑是否从柴油计程车改为电动计程车时主要关心的问题,而65.2%强烈同意计程车等候和计程车之间的距离充电站比较远,他们不愿意长途跋涉寻找充电站去充电。此外,62.4%同意缺乏激励措施是电动计程车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截至目前,香港的电动的士普及化进展缓慢。据业内人仕透露,直到目前只有30部电动的士在市区行走,这在超过18,000辆的士的总数中占少于5%的比例。这一现状表明,要实现政府设定的目标,还需要克服重大的挑战和障碍。或许政府需提供更多诱因予车主或车行购入或更换电动的士,而电动的士充电设施及电费是其中考虑的关键因素。其中,目前的充电基础设施不足,充电站的数量和分布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尤其是快速充电站的缺乏,导致电动的士司机经常需要排队等待充电,因充电问题未能分两更运作,这大大影响了营运效率和司机的收益。政府可研究与企业合作,如在油站、停车场、电力公司变电站附近等提供电动的士充电服务、开发手机应用程式以显示附近充电站位置和闲置情况等,让司机可更容易找到电动的士充电地点,透过减少司机对于充电便利性的顾虑。

在缩短充电时间上,政府可与创科企业研究“换电式”的替换电池模式,替换电池模式在电动电单车的应用上已经相当成熟,具体操作是当电动的士处于低电量时,可驶至附近换电站直接更换电池组件。过程只需几分钟,可为的士司机节省轮候和充电时间。此外,政府亦可考虑对充电站充电的电费作出补贴,如每月对电动的士补贴上限500港元,以扩大目前石油气的士的油费的成本差距,并可吸引更多司机更换电动的士。

综合以上分析,香港在推动电动的士普及化方面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政府的支持、市场的潜力以及技术的进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了实现目标,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并鼓励银行和金融机构参与到电动的士的普及化过程中来。同时,业界也应积极探索创新的商业模式,提高电动的士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政府、业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香港的电动的士普及化将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刘锐业博士、于承忠博士分别是香港理工大学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暂任学生事务总监及高级讲师、客席讲师。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