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监管戒烟服务成效 评估私烟占比方能有效控烟
来稿作者:卢启律
财政预算案后连续两年加烟税约30%,令主流品牌香烟售价突破100元。加税之后的一个月,海关高调进行反私烟行动,月内检获约近7000万支怀疑私烟,市值高达3亿元。无用置疑,私烟问题在加税后更加严重。不法集团没有因当局的大力打击而收敛,非法“老鼠烟”的宣传帖文在社交媒体非常泛滥;早前有报道更指出,原来不法集团早有准备“迎接”加税,在预算案前已招揽了全港约500间实体店“加盟”散“老鼠烟”,包括士多、茶餐厅甚至凉茶舖。
其实,自政府2022-23财政年度“第一次”加三成烟税后,许多传媒都有报道过“老鼠烟”在市面泛滥的情况,提醒政府在制定控烟政策时多加考虑。吸烟有害,吸“老鼠烟”的祸害是以十倍计,在此不赘。教人失望的是,政府至今仍是现实仍不愿认真研究一下,本港私烟市场实际占比多少,就再一次决定大幅加烟税。
政府官方经常引用世卫的“烟税占零售价75%或以上”做档箭牌,世卫指烟税达此指标便可有效降低吸烟率,这的确是事实,但事实的全部,是世卫同时有表明,这建议的重点是有关地区邻近的烟草价格要一致,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否则会有走私问题。
香港现时香烟零售价高至100元,而内地、澳门、台湾及东南亚等邻近地区的烟草价格低一大截,烟民就有很大诱因去购买从外部流入的平价私烟。根据关注组过去两年实地访问烟民,几乎肯定绝大部分烟民都表示不会因加烟税而戒烟,表示会考虑冒险买“老鼠烟”的反倒不少。
我们的医务卫生局一直坚称“加烟税与私烟增加没有必然关系”,又以全球烟税数一数二重的澳大利亚为例,指当地没有私烟问题。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根据ABC News(澳大利亚的公共广播媒体)报道,当地一包20支香烟售价高达220港元,由于私烟平一半有多,烟民买私烟渐渐成为主流。而且在重烟税下,丰厚私烟利润也引发许多严重罪案。不法集团会威迫市面店舖协助售卖私烟,如果店主拒绝,下场就是被纵火。去年墨尔本试过一个月有三宗,亦出现不少相关的抢劫案件,所以香港绝对要引以为鉴。
众所周知,政府多年来根本无方法及足够资源打击私烟,才造成今日局面。以“点心纸”这类违法烟草广告为例,许多屋邨住户经常收到私烟传单,去年也接获了1290宗相关的举报,最后卫生署控烟酒办成功检控仅得12名,阻吓力明显不足。时至今日,私烟集团已不单用传统的“点心纸”传单促销,不少烟民表示,加烟税前后也在Facebook、Instagram 见到很多私烟宣传,标榜“唔好再挨贵烟,因为私烟$30包咋”。“老鼠烟”的销售点亦已各区遍地开花,甚至提供“免费试食”,诱使更多烟民转购“老鼠烟”。
控烟有许多方法,不一定要靠增加烟税,其他国家地方会推行不同措施,例如设立吸烟房、禁止边行边食行为,保障非烟民。而最关键的,其实是为烟民提供适切有效的戒烟服务。惟根据关注组2022年一项调查显示,在1,015位吸烟受访者中,只有42%吸烟受访者表示过去一年曾留意到政府戒烟服务资讯,而当中有77%认为这些戒烟服务无效。另外,据政府统计处2022年数据,在曾找方法戒烟的吸烟人士之中,有85.4%是“靠自己意志”,只有7.9%是“靠当局资助的戒烟服务”(包括电话热线、针灸戒烟服务及邮寄戒烟药物服务)。无论系我们的调查,抑或是政府统计处数字,都反映政府多年来大洒金钱资助的戒烟服务成效不彰。但当局为了证明加烟税可令烟民戒烟,经常引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数据“自我安慰”。
“今年加烟税后首周,致电卫生署戒烟热线的人数即时飙升近3.8倍”,单看标题,或会误会卫生署戒烟热线很受欢迎,但其实是因为此前的基数太低。翻查资料,去年加烟税后,该热线每周平均来电数目仅约142宗,全年使用戒烟服务的吸烟人士亦只有6663位,对比58万整体吸烟人口局,根本是不足轻重。更何况,关注组一直强调,“致电人数”及“参与人数”两者均不能当控烟指标,“参与戒烟服务者的戒烟成功率”才是反映戒烟工作的真正指标。
根据2021年的数据,本港吸烟率已跌至9.5%的历史低位,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近日重申,坚持向着明年降至7.8%目标进发,称有信心可以做到。但目前香港私烟泛滥情况有目共睹,一再盲目加烟税,就想将这个已经很低的比率进一步压下去,注定会失败收场。
当下这个阶段,政府现时应该重点做好加强教育及提升戒烟服务质素,同时针对私烟源头,与来货地区的执法部门紧密合作,携手打击。关注组希望,政府在快将公布的“控烟策略公众咨询”结果时,能够就打击私烟贸易交出成绩和长远策略,这才是最切合现实、最有效的控烟方法。
作者卢启律是长远烟草政策关注组召集人。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