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雄|社会应聚焦“十八区打卡地标”为地区带来的机遇
记得数年前添马公园的LED玫瑰花灯展览,吸引大批市民到场打卡,有年轻人、学生、也有长者。当时的打卡热潮源于网上流传着一些在添马公园内最佳打卡位的相片。俗语有云,只要掌握有利的拍摄角度,人人都可以变女神,当时的花灯展览吸引很多人蜂拥而至到场打卡。然而,为什么今日九龙湾东九文化中心的LED花卉,明明是同一颜色、同一物料、加上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LED花海展,却被网民描绘成奠堂级的殡仪蓝呢?
来稿作者:张美雄
在寻根究底后,发现网上热论源于几张富有引导性、差劣角度的照片所致。当然,有关设计值得微调改善,但是不是如网上所言般毫无价值?有多少网民确实到现场看过呢?最重要是,原本一个值得关注的“十八区打卡地标”议题,包括如何促进地区经济的探讨,却简单及粗暴地被转移了注意力在一个小小的文化中心花灯上,也抹煞了本来地标如何可以带动经济诱因的讨论。
后真相年代中互联网上的似是而非
在互联网上的后真相时代,人们对于资讯的接受被主观主导,不再重视事实的是非真假,也没有客观的评判准则,社交媒体的演演算法更加剧了网民“围炉取暖”,而主流媒体为了流量不甘落后也争相使用较吸睛的标题。不止在香港,在世界各地亦然,正如最近纵然英国皇室已多次声明澄清,但网民仍然相信凯特王妃病危消失。
这次在九龙湾的打卡地标,布局上纵可能有不足之处,但如果按此准则,为什么数年前添马公园所谓“殡仪蓝”的花灯展成为了打卡热潮呢?可见,在后真相年代中几张照片足以“带风向”,再无限发酵炒作所致,令大部分网民都对错焦点。
多区打卡地标实际具有地区特色
事实上,在“十八区打卡地标”计划上,有不少市民赞赏且具地区特色的景点。例如在西贡区,除了举办富有传统原住民喜爱的“天后宝诞庙会”外,也在将军澳湾畔径上设夜光行人径。市民在步行行人径时,有“脚踏星河”的效果,浪漫得来也十分符合将军澳海滨长廊的景色,不少市民纷纷赞好。除此以外,荃湾区有多幅特色壁画、山顶道花园将创造一条时光隧道,而中西区、北区、南区等各区都即将举办富有各区独有传统文化的市集等等。以上的打卡点及活动除了别具特色,也能带动多重层面的地区经济效应,例如增加当区的小商户、商贩的生意额,而大型市集也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本地农民、手工艺者和小型企业能够推销他们的产品,促进本地产业及留港消费,这不是主张本地优先的市民应该支持的吗?
另一方面,按笔者在小红书、Youtube等社交平台的观察所见,现时国内外的旅客犹爱在香港“深度游”、“快闪”游览,甚多介绍为本港各区的打卡胜地。将心比心,当我们到外地旅游如港人犹爱的日本,也会特意选择当地别具特色的打卡胜地游览,因此切勿小看打卡地标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潜力,更不应因此以偏盖全,因炒作议题抹煞了本来地标如何可以带动经济诱因呢。
当然,社会各界也应亲身感受各打卡地标,不应纯粹依赖网上资讯,相信有关方面也听取了市民意见,已研究改善个别地区地标的设计。在本港面临经济下行周期的影响下,如何提升本港的竞争力?除了政府部门外,企业、市民人人有责,大家应集中在各区日夜经济活动上切实可行的讨论。最后,笔者也期望港府一连序列动,“区区都缤纷”、“十八区打卡地标”等能为地区带来经济效益机遇,加强国内外旅客的新鲜感,使他们来完再来,全城兴旺起来!
作者张美雄是西贡区议员。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