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年轻人不再撑港独 梁振英大获全胜?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中大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早前公布关于2047年后香港前途问题的民意调查,支持香港独立的受访年轻人大减,香港在经历过去数年的政治乱象后,似乎渐见“拨乱反正”。但政府不能因为支持港独数字下降,就觉得年轻人的政治、经济、民生诉求可以忽视;若然在这问题上处理不当,年轻人的怨气继续日积月累,再度爆发冲突只是时间问题。

民调现“黄金交叉” 港独思潮急速退却

单就数字而论,社会、特别是年轻人似乎在政治认知上稍为清醒过来。根据调查,15到24岁的受访者中,支持香港独立的比率只有14.8%,反对比率则高达43%。在去年的同类调查中,同年龄组别的支持率高达39.2%,反对比率则只有26%。两年的支持与反对的数据,几乎形成“黄金交叉”。难道,这就是一直将“反港独”挂在嘴边的特首梁振英的胜利?

经历了自雨伞运动以来,包括“独派”梁天琦在新界东普选高票落败、“宣誓风波”引发释法等政治争议,不少年轻人开始意识到,以“港独”回应政府施政不足与北京政治安排,未必是对香港前途的最好办法,加上在连番动荡过后,独派团体也分崩离析、互相攻讦,一些政治上最为“热血”的青少年,看清这些“独派”组织的面目、见识到“独派”政客的幼稚愚昧后,也冷静了下来。

旺角骚乱当日警员与示威者对峙多时。(资料图片)

港独成因复杂 根本问题仍未解决

然而,当年轻人也较为清醒了,但政府呢?众所周知,港独成因复杂,但其中最大的两个问题,一是对政治制度发展不果的失望,二是深层次经济矛盾。这两者都不是可以由青少年或社会大众解决的问题,主动权还在执政的香港政府。

首先,港府应积极听取青少年对政治制度发展的看法。候任特首林郑月娥近来透露,会为青年人提供更多议政、论政、参政机会,包括在中央政策组改革后公开招聘20至30位青少年。广开言路之余,政府也需要把青少年值得参考的建议实践在具体政策之上。其中有些工作难免是相对艰巨的,特别是按基本法相关安排推动落实双普选的挑战。但只有具体地让青少年感受到政策转变,肯定政府在公共事务上能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才可能避免激于义愤的青少年人再强烈回应对施政的不满。

年轻人盼“安居乐业” 政治矛盾待调和

其次,就深层次经济矛盾方面,林郑月娥政府更是任重道远。现时不论在“安居”,还是“乐业”,青少年都看不到前景。经济矛盾与政治矛盾往往是一体两面,互为影响。要妥善调和政治矛盾,就必须由经济、民生角度着手,让青少年人见到阶级上流的可能性。这些都已是舆论老调,如何透过定立更完备的产业与教育政策,令口号式的政治主张付诸实践,也是新一任政府必须回应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