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卫生黑点重要 打破部门固化藩篱更重要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政府于周日(14日)展开为期三个月的“政府打击卫生黑点计划”,600多个卫生黑点涵盖后巷卫生、阻街、涂鸦、弃置废物、鼠患蚊患、违泊等类型。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联同多名官员同日视察部分卫生黑点,期间坦言市民要配合政府,否则“只会在这‘你清我掉、你清我掉’的梦魇中,不断轮回”。

若然卫生问题不断轮回,反映的其实是政府部门之间处理环境问题的方法堕入轮回。过往的改善未能维持,卓永兴认为是因为行动未能持之以恒,以及部门权责不清。他会建立“标准运作模式”再交予部门在地区持续执行,亦会透过厘清部门分工、修例、绩效指标、增设闭路电视和推动社区监察网以监察政府工作成效。

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发展局局长宁汉豪及屋宇署署长余宝美等官员同日在深水埗福华街视察违规招牌。(卢翊铭摄)

定KPI就是要说服公众 清洁行动不会虎头尾

权责不清是清洁行动的一大败笔。卫生问题在社区是环环相扣,以鼠患问题为例,老鼠容易传播病毒细菌,危及居民健康。牠们四处流窜,单靠个别部门整治难以收效,整治鼠患背后的街道大厦垃圾、阻街、污染,巡查执法和管理就更见困难。当牵涉部门众多,官员之间你推我让,最后无人处理,任由环境恶化。审计署和申诉专员公署多年来调查又调查,批评要点大同小异。

因此,今届政府计划为部门增设KPI就尤其重要。有了指标,部门日后工作就要满足指标,若然工作大幅落后指标的话,部门或其首长也有一定后果。这才有机会推动部门回应市民诉求,终结互相卸膊,工作拖拉的陋习。然而,卓永兴由地区事项统筹工作组成立至今仍未交代KPI的细节,要在10月才完成。副司长豪言壮语但细节欠奉,怎教人相信行动如何摆脱过往屡试屡败的清洁运动结局?

迄今稍见成效的,是政府逐步厘清卫生问题的最终负责部门。以电单车弃置猖獗为例,市民和区议员多年前已要求政府处理。其实车身有编号,有汽车组织代表指,警方只要联络运输署便可追查车主。几个部门过往欠缺联系已属失职,如今副司长终于敲定运输署处理,只是亡羊补牢。署方回复传媒查询时指可以透过车辆底盘号码追查车主身份,亦正修例规定车主如两年无续牌或取消车辆登记会被罚款,刑罚会定在较高水平。下一步就是如何确保运输署从速执法,以及要否代为移走车辆,而这又回到KPI的范畴。

↓↓↓按图看清600多个地区卫生黑点↓↓↓

+11

区议会角色应更重

环境卫生是体现社区治理的重要一环,地区、社区团体角色不容忽视。卓永兴指各区民政处会邀请地区人士或者在日后成立的地区关爱队伍引入监察地区清洁程度,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表示民政事务总署已研究如何与其他部门协作。居民、组织是卫生黑点苦主,但亦可以是哨兵,若然恒常记录各区卫生问题,把数据交给政府部门分析,亦可以参与街道清洁任务。

不过在司局长的介绍当中,区议会和地区委员会似乎被忽视,例如卓永兴只提到区议会就黑点给意见,但区议会是具民意认受性的机构,区议员和地区办事处亦熟悉地区事务,政府应该更重用之。除了收集黑点和汇报工作外,政府可额外拨款给三无大厦较集中的区议会,让几个小区联区定期聘请承办商清洁大厦和后巷或者试行创新防治虫鼠项目。

统筹地区事务 不应止于打击卫生黑点

李家超上任特首后成立四个工作组,统筹局署解决香港几个老大难问题。地区事务统筹工作组和打头阵的“政府打击卫生黑点计划”最能对广大民众扯上关系。当环境卫生改善,人人也受益,对政府施政更加满意。

其实,要高层次地区统筹的也不只是打击卫生黑点,上段提及的三无大厦缺乏管理,楼宇老化成为城市隐患,虽然民政事务总署、消防处和屋宇署也积极介入,但促成住户合作设管理公司和维修大厦的仍然不多,工作组宜在处理环境卫生问题时,探讨下一步针对三无大厦,相信根治三无大厦问题定可巩固地区卫生行动的成效。再者,副司长亦可把打破部门隔阂的经验套用在其他议题和部门,令香港人感受到政府真的如球队般,分工合作而目标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