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 国家好、香港好

撰文: 倪文迪
出版:更新:

周日(3日)是中港“债券通”开通五周年纪念。债券通是中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机制,容许内地与香港的投资者互相投资对方的债券市场。过去,中国债券,尤其是国债的主要买家都在内地,但债券通的开通方便国际投资者通过香港这个资金自由港投资内地债券产品,大大帮助于人民币债券的国际化。

随着愈来愈多境外投资者投资人民币证券,他们相应的风险也在增加。人民银行、香港证监会、金管局周一(4日)发表联合公告,指内地与香港将推出新的互联互通计划“互换通”,让境外投资者有更多工具可以对冲利率等因素带来的风险。按初步安排,互换通将在六个月后启动,首先会开放“北向通”,容许境外投资者与内地交易利率互换产品,例如利率衍生工具等。

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乐见两地金融合作扩展到衍生品领域。“互换通”将与债券通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方便持有内地债券的国际投资者管理利率风险。

香港与内地互惠互利

互联互通机制不断改善,反映香港在内地金融市场国际化上的重要角色。2017年7月债券通开通至今五年间,境外持有中国债券的总量以平均每年40%的速度增长,债券通的“北向通”亦由首月交易只有310亿人民币,升至上月6,750亿人民币。现时,境外投资者只占内地债市的2.7%左右,尚有很大发展空间,而且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中国未来关键的发展国策,也即意味着香港还有更多空间利用互联互通机制发展距境金融业务。

香港在中国金融开放有着特别珍贵而稀有的价值,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港出席回归25周年活动期间提及““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以及表示要维护及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就证明了国家对于香港的重视。刚上任的特首李家超周一出席债券通周年论坛时亦强调,香港的“一国两制”便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虽然过去几年一些人因为社会运动、《港区国安法》的推行、中美角力等因素断言“香港已死”,但只要香港能抓紧这份机遇,前景仍然光明。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战略价值。(Getty Images)

香港应发挥更大的功能

内地金融市场开放及人民币国际化与香港息息相关。香港虽然已在推动这些事上有一些贡献,但也不应满足于现状,需要把握时间发挥更大的功能。前金管局总裁、行政会议成员任志刚周日在电台节目中受访时,便提及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考虑到中美金融战始终有可能发生,他表示长远而言香港必须减低对美元的依赖,而要做到此,又只能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他又批评香港过去推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只限于经常项目,不包括资本项目,认为香港在相关问题上处理得太慢。

虽然短期内美国打击香港金融的机会仍然不大,但将弱点长期暴露于人前终究不是办法。香港要化解来自美国来的政治风险,无可避免地要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减少所持的美元资产,长远而言甚至与美元脱钩。但人民币在国际流动上仍然不够成熟,这令香港在维持与美元的关系上进退两难,一时三刻内难以找寻美元的代替。要解决这个两难,香港只有更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既是帮助人民币,其实也是为了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