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多声道|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李家超高票当选第六任行政长官人选后,表示未来施政将带给市民一个会做事、做成事的政府,全面提升香港的竞争力。这将是香港管治史的重大转折,长期受困于深层次矛盾的广大市民,因而对下一届特区政府抱有热切的期待。为兑现这一承诺,特区政府宜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执行有力、监督有效的管治体系。
来稿作者:香港紫荆党
德国思想家韦伯认为,西方官僚制的首要原则是各部门有依据规则而来的明确许可权,并且工作运转须遵照一般规则,官僚们总是更愿意处理常规性任务,即便遇到棘手的深层次问题,他们也倾向于将其做常规化处理。西方体制下的政府机构与企业或其它组织相比具有更强的约束性特征,这导致政府管理更主要地是由规制因素来决定,意味著官僚更在意过程而不是结果。如果说商业管理重视以利润成果为标志的“底线”, 那么西方政府管理更看重以规制为特征的“上线”。因为香港管治体系沿袭了殖民时代的制度,所以韦伯的理论观点是可以用来描述香港现有实际情况的。
把责任和利益关系引入管治体系
1954 年,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首次提出了目标管理理论,认为实施目标管理可以促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趋于一致,凝聚员工合作精神,调动员工积极性,更好地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对政府而言,目标管理有利于提升官员的责任意识、工作绩效和管理效率。政府可以根据目标管理理论推行责任制,将上级所确立的行政总目标逐次进行分解和细化 ,形成一套目标和指标体系,以此作为对官员进行考评 、奖惩等的依据。目标管理责任制涉及政府管治的计划、指挥、协调、组织和控制,以指标体系为核心,以责任体系为基础,以考核体系为动力,在管治队伍中形成目标管理互联网,从而获得最优行政效能。目标管理责任制由不同行政等级的责任主体相互勾连,上下级之间的权力关系是其基本骨架 ,但它又有别于韦伯所讲的科层管理体制 ,因为它把责任和利益的连带关系引入管治体系。
在德鲁克理论指导下的管治实践中,“上线管理”和“底线管理”混合出现,共同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官员必须在遵守程式的前提下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程式与成果,二者不可偏废。现代政府经常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目标 、新任务,包括各种突发重大事件,要求多部门协同参与而非单一部门独立应对,要求以新方法、新手段处理新问题,要求通过出新招、勇于创新而非按照传统经验来处理深层次问题。
随著香港改革的推进和解决深层次矛盾的迫切性,特区政府日益卷入到各种围绕著资源、权力、利益、政策等展开的利益集团博弈当中,深陷总体性高压环境。无论是从公务员管理的角度,还是从实际政治运作的角度来看,由于目标管理责任制融进了管理的能级原理,讲究信任下属,放权管理,责任锁定,一级管一级,一级完成一级的任务,这有助于减轻政治任命官员的压力,有效克服政治任命官员事无巨细 、统包统揽的低效管理方式,有利于实现官员由放任型向责任型、由耗散型向效率型、由被动型向开拓型的转变。
团结有利于避免恶性竞争
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需要强调团结。团结性高的管治队伍中,公务员通过分工协作形成比较紧密的伙伴关系,他们不仅关注个人工作效率提升,还注重互相协作以促进共同目标的达成,将个人的绩效目标与他人的绩效目标及组织的整体目标结合起来,并以整体目标为导向来调整自身的工作,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团结还有利于避免恶性竞争,纠正忽视政府整体绩效目标的问题,使公务员能够正确认识个体目标与整体目标之间的依存关系,提升目标管理的有效性。
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可以考虑在上下级部门、人员之间签订相关责任书。行政长官和各个司局、政治任命官员和高级公务员、部门或专案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签订责任书,政府与企业之间也签订责任书,实现行政任务真正落实到人,实现工作量化管理,根据工作指标和任务完成情况定报酬、决奖罚。针对长期议而不决的深层次问题,特区政府可以考虑推行专项责任制,比如“土地供应目标责任制”、“房屋供应目标责任制” 、“扶贫工作目标责任制” 、“㓥房管理责任制”等。通过构建和明确责任主体、建立绩效与利益的连带关系,目标管理责任制为管治体系注入活力和动力,从而起到克服科层惰性、减少内部摩擦、提高行政效率的作用。
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关键在于考评与奖惩。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本质就是为实现管治目的,将经济和政治利益同责任挂钩、将奖励同惩罚相结合的一种制度,因此考核就成为落实责任制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考核和与之相联系的一套奖罚方法,政府形成对官员的激励与惩罚机制,推动官员做成事。在每一年的年终,上级或者相关主管部门都要对下级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以公开档的形式来说明考核的具体办法、程式和根据考核结果所进行的奖惩措施安排,做到公平公正、赏罚严明。可以考虑责任目标记分方法、创新工作业绩加分方法、工作差错扣分方法甚至严厉的“一票否决”办法。
作者香港紫荆党成立于2020年,现任主席为李山。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